像“袋鼠媽媽”那樣照顧孩子,效果怎么樣?南京市兒童醫院最近一直在跟蹤調查一對“龍鳳胎”,這對“龍鳳胎”正是采用了最新的“袋鼠式護理”。結果發現,這種新式護理不僅讓寶寶不易煩躁,而且讓媽媽分泌的乳汁明顯增多。醫院決定,今后要繼續進行這方面的嘗試。
像袋鼠一樣照顧寶寶
昨天下午,陽光灑在兒童醫院一個特殊科室里,輕柔的音樂聲讓人心情愉悅,一位媽媽身穿寬大的浴袍躺在靠椅上。仔細一瞧,一對可愛的龍鳳胎被浴袍緊緊裹著,只露出了頭,小寶寶直立趴著并緊貼在母親的胸口上,正在呼呼大睡。媽媽不時低聲哼著歌曲,輕柔地撫摸著孩子。這就是南京市兒童醫院新生兒醫療中心針對早產兒在全省率先開展的一種新護理方式———“袋鼠式護理”。模仿袋鼠照顧孩子,這可是件挺新鮮的事。據這位媽媽介紹,這個護理活動每天下午都要進行,半個小時左右。
媽媽開心地笑了
“效果很明顯。”這位媽媽告訴記者,這對龍鳳胎是早產兒,懷孕才26周,兩個小家伙就迫不及待地跑了出來,體重還不足1300克。他們身子骨比較弱,醫生就建議嘗試一下國外流行的“袋鼠式護理”,寶寶生下來第32天,媽媽就開始每天進行袋鼠式護理。令人驚訝的一幕出現了,原來需要護士按摩才能排便的寶寶,在袋鼠式護理后的第二天,已經能自行排便了。媽媽感覺孩子幾乎天天有變化,而她分泌的乳汁也多了起來。她笑著告訴記者,寶寶比以前更能喝奶了,看到寶寶越來越健康,別提多開心了。
爸爸也可以護理
“不要以為袋鼠式護理只能由媽媽才能做,爸爸同樣可以,而且正常生產的健康寶寶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進行護理。”專家告訴記者,袋鼠式護理,是指早產兒的母(父)親,以類似袋鼠、無尾熊等有袋動物照顧幼兒的方式,借由皮膚接觸皮膚的方式,將早產兒直立式地貼在母(父)親的胸口,提供他(她)所需的溫暖及安全感。
據新生兒醫療中心病區護士長徐玉香主管護師介紹,在國外,即使是使用呼吸器的早產兒,都可以進行袋鼠式護理。目前,由于袋鼠式護理對環境、母嬰條件等多方面要求較高,還只能有限開展這種護理方式。 據介紹,國外其實早有定論,根據臨床研究表明,對早產兒實施袋鼠式護理后,可以穩定心跳、呼吸及血氧濃度并借由肌膚的接觸減少體熱及水分散失,有助于減少早產兒的躁動不安及哭泣。還可以幫助早產兒安靜睡眠,而睡眠則有助于生長激素的分泌。因此,這種護理方式最終可以增加早產兒提早出院的可能。由于孩子呈豎立狀貼在母(父)親的胸前,孩子的胸腔下垂,這就擴大了胸腔的體積,幫助孩子更好呼吸,同時還可以促進腸蠕動,幫助孩子自主排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305866.html
相關閱讀:媽媽,別以為我聽不懂你的話
孩子成長始于模仿
剛出生的幼兒的聰明表現
孩子說:媽媽,請別來打擾我!
讓孩子學會調整自我適應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