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天才兒童的一些行為表現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行為習慣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天才兒童相關的行為

天才兒童通常有以下的行為表現。為了便于理解,我們將這些行為分為兩大類:與學習及學習環境相關的行為,與情緒及社會性/人際因素相關的行為。

與學習風格和偏好相關的行為

天才兒童有以下的行為表現:

·常有異常強烈的學習動機。

·可能有特殊的興趣,看起來有點像強迫癥似的,能夠長時間地維持興趣,常常對感興趣的事物全神貫注,像著了迷一樣。

·可能表現出長時間的注意廣度,喜歡長時間只關注某個單獨主題。

·可能需要非常有深度的教學,花大量的時間進行思考,他們以這種方式可以學得最好。

·可能喜歡新奇的事物,需要不斷面對新主題和新信息。與注意力問題兒童相反,即使有大量刺激的干擾,他們也可以很好地學習。實際上,天才兒童的部分問題正是由于他們學得太快,效率很高,所以他們可能變得不耐煩,沒有等著其他同學的耐心。

·可能擁有良好而高效的記憶力。

·對于過度重復的東西,他們通常顯得極度厭煩。

·他們通常是良好的隨機學習者,這樣就能從各種資源中獲得大量的詞匯和知識,而不需要刻意教他。

·他們可能以相當獨立、甚至是極端獨立的方式進行思考和學習,對怎樣更好地學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當學習內容與自身要求的深度、廣度和節奏不一致時,他們會對課堂老一套的方法和課程計劃表現得不耐煩。

·可能總是親自汲取知識和學習。

·傾向于“熱愛”自己喜歡的主題,并堅定不移地探索。

·可能過于完美主義,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經常感到失望,傾向于回避一些不能令自己感到滿意的活動,這可能導致他們不愿意上學或者學習成績不良。

·可能對批評過度敏感。

·可能表現出與年齡不相稱的智力獨立性和自信心。

·可能傾向于爭論或辯論、質疑權威、不善于傾聽。

·一般來講,他們可能會質疑課程計劃、整個課題或學校教育的一般意義,為自己想做的事情找理由。

·可能表現出很生動的想象力和強大的創造力。

與情緒/社會/人際因素相關的行為

天才兒童常常會:

·對環境刺激、身體內部刺激和情緒刺激都很敏感,而且可能會受強烈的或者延長的感覺輸入的制約。

·情緒反應強烈。

·性格內向,喜歡安靜的、孤獨的環境。

·對諸如公平、正義、幸福感等精神道德層面的東西很敏感,甚至認為是當務之急。他們在年幼時,會過分關心他人或者不停地記錄心理狀況,對于那些自己認為不公平的事情會感到不安。

·當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時,他們會覺得自己也有責任,甚至對那些自己完全無法控制的事情,例如自然災害、戰爭或饑荒,也同樣如此。

·很難找到可以分享興趣的朋友。

·更喜歡結交一些年齡較大的孩子和成年人,或者偶爾結交一些自己可以指導的低齡孩子。

·有超常的知識基礎、詞匯量以及高級興趣,這讓他們看起來好像無所不知,無意之中向別人炫耀似的。

天賦及問題的成因

研究表明,天才兒童是典型的“全腦型”思考者,他們可以調用很多腦區來完成具有創造性的、費神的任務。他們通常在模式加工和注意方面表現出超強的能力。在本節中,我們將介紹這些特殊能力,再談談它們是怎樣助長了影響這些孩子行為和學習方面的問題。

天才兒童的模式加工

天才兒童通常在存儲、識別和操縱不同類型模式的能力方面優于別人,包括感覺、概括和情緒等方面。在本節中,我們將天才兒童超常的能力分為四類:超常的模式敏感性,超常的工作記憶模式,超常的模式提取速度和效力,超常的模式反映。讓我們依次了解每一種類型。

超常的感覺模式敏感性

天才兒童通常對感覺刺激有著不同尋常的敏感性。他們可能注意到其他人所忽視的信息,多年后還能回憶起視覺圖形、聲音、氣味等信息,就好像發生在昨天一樣。最重要的一點,也許是最讓人驚奇的一點,這種敏感性的根源與我們在第7章中談到的“聚光燈功能”之一——選擇性注意“問題”有關。天才兒童通常表現出的一些特征類似于選擇性注意損傷孩子:對注意力的控制很不穩定,似乎在注意周圍所有的事物,看起來很容易分心。然而,這些孩子通常不會遭到分心的困擾,實際上,還可以獲益于這種廣泛性的注意方式。正是因為有這兩種額外的強項使其對敏感性的檢查呈下降趨勢,從而將空間留給有用的事情:

(1)雖然天才兒童的選擇性注意很不穩定,但他們在持續性注意方面具有的特殊優勢卻可以使其堅持不懈地完成任務。雖然他們可能因其他刺激的誘惑而暫時脫離任務,但在好奇心得到滿足后,通常又能回到任務上來。易于分心但又能堅持完成任務的能力是這些感覺敏銳孩子的主要特征之一,這使得他們不同于具有明顯選擇性注意問題的孩子。

(2)下節中我們會更詳細地討論天才兒童一般具有超常的工作記憶能力,這使得他們在同一時間里能夠加工更多的模式。

不過,擁有這種極佳的感受性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除了要求具備良好的注意力和工作記憶能力以外,還對生理和心理能量的存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陳代謝上,大腦與其他所有器官一樣:工作量越大,所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如果使用過度還會造成大腦疲勞,而天才兒童就是一流用腦者。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表明,當具有高度創造性和天賦的個體,在從事復雜的活動時,通常會有更廣泛的大腦皮層參與。有項研究觀察了數學天才兒童在解決復雜數學問題時的大腦活動情況,發現他們不僅使用了與其他人相同的腦區來解決問題(正如我們在第12章中提到的),而且還使用了負責個人記憶及情緒等的其他腦區。如此看來,他們確實很喜歡數學!

這種高強度的智力活動可以導致大腦的疲勞與興奮。對年幼的孩子(尤其是較單薄的孩子,其葡萄糖的儲備消耗得更快),它可能會引發強烈的情緒波動,通常是在接近中午和下午3點左右。由于感覺或信息超載,還可能導致情緒失控。我們經常在一些名人傳記中看到,他們在兒童時期所經歷的極端的敏感性模式(伴有疲勞和超載),主要是針對知性和物理刺激的。

  對感覺刺激(伴有知性和情緒刺激)的特殊敏感性,還可能是下面現象的原因之一,即天才兒童比同齡孩子更為常見的內向和獨處方面。一項根據麥氏人格量表(Myers-Briggs Personality Inventory)的調查研究表明,77%的美國人是性格外向者(老師中外向者的比例為53%),他們傾向于從與人相處中獲得精力,而至少67%的天才兒童是性格內向者,更喜歡從獨處中獲取能量。天才兒童需要一段時間的孤獨,這可能是他們對身體內部信號做出的反應,這些信號告訴他再次充電的時候到了。外向型家長和老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給這些孩子貼上社會退縮、缺乏自信或者過分自我投入這樣的標簽。同樣,內向型的家長和老師應避免對外向型的孩子貼上這樣的標簽,即認為他們過分依賴于別人的主張與評價,同時考慮太多的人或觀念,甚至有ADHD。需要對這兩種看法進行很微妙的平衡。有時應鼓勵內向型孩子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但偶爾在社會交往中進行多次暫停休息,這樣做要比長時間地沉浸其中而得不到任何休息要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75069.html

相關閱讀:讓孩子學會調整自我適應社會
剛出生的幼兒的聰明表現
媽媽,別以為我聽不懂你的話
孩子成長始于模仿
孩子說:媽媽,請別來打擾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