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早打疫苗預防“秋瀉”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行為習慣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從立秋到秋分的時段在我國傳統醫學上稱為“長夏”,長夏與脾臟相對應。因此,立秋后小兒秋季腹瀉以及各種胃腸道疾病發病人數明顯上升。昨日,記者從佛山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禪城區中心醫院也了解到,腹瀉的大人小孩都普遍增加了一到兩成。醫生提醒廣大市民,接近秋季天氣涼熱交替,要做好保暖工作,另外,現在正是為孩子接種疫苗,預防秋季腹瀉的好時機。

  秋瀉早期不用急于止瀉

  不少家長看到平日生龍活虎的孩子患上腹瀉后一天拉多次水樣大便,明顯地消瘦憔悴,心疼地千方百計要為孩子止瀉。

  佛山市中醫院兒科楊錫明主治醫師指出,除非孩子出現脫水,否則腹瀉早期不要忙著為孩子止瀉,不妨在密切觀察的情況下,讓孩子拉個1~2天,使其體內毒素排清后再以中藥辨證施治,這樣可以縮短療程,孩子會恢復得更快更好。

  楊錫明解釋說,小兒感染輪狀病毒后,病毒、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對消化道產生刺激作用,使腸道黏膜屏障而出現劇烈的腹瀉,此時如果立即止瀉,大量復制的病毒不能隨大便排出體外,無異于“閉門留寇”,使病程延長,不利于小兒康復。因此,秋瀉開始的1~2天內,只要小兒沒有發生脫水,不妨讓機體的自然反應發生作用,不要匆忙止瀉。

  注意天氣變化預防腹瀉

  莫珊醫生介紹,小兒秋季腹瀉以腹瀉、發熱、嘔吐、腹痛等為主要表現,小兒“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經過炎夏酷熱天氣的消耗,孩子的睡眠時間較短,胃口不佳,消化功能下降,夏季食物易變質,容易發生急性胃腸炎,再加上暑假期間偏好吃冷飲,使本已虛弱的腸胃功能更加受損,而輪狀病毒在夏秋之交微涼的氣溫下滋生特別快,因此,如果在立秋后不小心讓腹部受涼,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不注意,就很容易患上小兒秋季腹瀉。

  醫生提醒,從立秋起家長就要注意為小兒保健。季節轉換,要密切留意天氣情況為孩子添衣保暖,特別是注意勿讓腹部受涼;嬰兒應盡量避免在夏秋之交斷奶,也應少到公共場所活動。

  另外,廣東地區濕熱多雨,脾臟喜燥而惡濕,飲食養生應以清熱祛濕、健脾和中為主,寒涼生冷之品則少吃為妙,如冷飲、西瓜、梨、綠豆湯等要減少進食,“秋粥宜人”,給孩子進食一些具有健脾功效的藥膳,如淮山、蓮子、薏米、芡實等入粥,以保養和強化脾胃功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05638.html

相關閱讀:孩子成長始于模仿
讓孩子學會調整自我適應社會
剛出生的幼兒的聰明表現
孩子說:媽媽,請別來打擾我!
媽媽,別以為我聽不懂你的話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