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模仿--2歲前的必修課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行為教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案例:滔滔3歲了,學習能力極強。一次媽媽買了新短褲,他穿上后就是覺得不舒服。滔滔想了一會,果斷地拿出剪刀,把褲子里面的標簽剪了下去,然后,問題真的解決了。媽媽見了,直夸自家寶寶聰明。

  分析:無疑,滔滔很聰明,他懂得找原因去解決問題,但其實,這種做法更多的是出于模仿的本能。北京海淀婦幼保健院兒童早期發展中心主任閆琦說,寶寶一生下來,就有吃的本能,除此之外,他的很多能力都是從模仿中學來的。模仿看起來簡單,實際需要調動多個器官:眼睛的觀察能力、耳朵的聽力、大腦的注意力、肌肉的控制能力等。比如,滔滔剪標簽的動作就需要調動腦、手、眼來協作。

  1歲以內,孩子對語言有著極強的興趣。他會聽你說話,模仿你的語言。所以,你要面對寶寶說話,讓他看到你的口型,這樣,他不僅能盡早學會說話,甚至連你說話的語氣、語速、語調都可以模仿得惟妙惟肖。

  到了2歲,孩子更多的是模仿生活中的事情,比如洗臉、梳頭、推車等,有時甚至有些創造性的模仿,喜歡玩過家家類的游戲。但是,模仿畢竟有好有壞,家長要懂得控制和規避風險。曾有孩子,因為模仿家人點眼藥水的動作,把502膠點進了自己眼睛,經緊急搶救才保住眼睛。因此,提醒家長,由于小寶寶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一定要把藥品、清潔用品,以及剪刀等危險品放在寶寶夠不到的地方。更重要的是,3歲之內,有些動作絕對不能讓他模仿。比如開火做飯、開微波爐、用打火機、插電源等。

  此外,北京工業大學兒童心理咨詢師魯杰認為,模仿對孩子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不僅包括語言、動作,還包括個性、生活習慣等。所以,如果家長很閉塞,不愛與人交往,見人不打招呼,那么孩子的個性也會如此;如果家長遇事愛退縮,那么孩子的個性也會比較懦弱。所以,家長對自己平時的行為最好能有所約束。

  在不斷的模仿中,寶寶一天天進步,逐漸學會通過語言與親人交流,通過肢體動作來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從這個意義上說,模仿是判斷寶寶發育是否正常的一個指標。

  因此,閆主任提醒,1歲內的寶寶如果不會與人進行目光交流、聽不懂大人的話;18?24個月時,如果還不會模仿家長的動作,如使用一些日常物品(電話等),不懂得玩過家家的游戲,就都說明發育出了問題,最好到醫院兒科進行檢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14102.html

相關閱讀:培養注意力的五個方法
請給幼童嘗試的機會
過度保護阻礙寶寶交往力培養
如何幫助寶寶學習走路
游泳訓練可提高寶寶的智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