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人來瘋”,主要是由某種心理需要引起的。有的寶寶表現欲過強,總想引起別人注意;有的寶寶缺少玩伴,生活單調,用“人來瘋”發泄精力;有的寶寶用“人來瘋”達到滿足情感或物質需要的目的……
情景再現:
星期天,家中來了媽媽的客人。3歲的誠誠特別興奮,不停地在媽媽和客人的身邊跑來跑去,還不時地大聲嚷嚷:
“媽媽,你看,我的變形金剛漂亮嗎?”
“媽媽,我畫的畫好看嗎?”
媽媽耐心地哄著:“誠誠乖噢!媽媽在跟阿姨說話,你先自己玩會兒,待會兒媽媽帶你出去玩。”
“噢,太好啦!”誠誠開心地回自己房間了。
可是,還不到5分鐘,誠誠又來了:“媽媽,我身上癢癢,快幫我看看。”
媽媽面對客人非常尷尬,不好意思地說:“這孩子,平時挺乖的,今天不知怎么啦?”
媽媽也許都有一樣的經歷和體會:寶寶平時在家里很乖,可一旦家里來了客人或到了公共場合就變得異常亢奮,開始“瘋”起來了,也不聽話了,像匹脫了韁的小野馬。大吵大鬧、撒嬌耍潑起來。不是要吃糖,就是要看電視,或者敲打東西,在沙發上、床上亂蹦亂跳,吵吵嚷嚷。媽媽在面對發“人來瘋”的寶寶時,大多是束手無策。越是制止,他們反而鬧得更兇。若不管吧,當著客人面自愧教子無方。不但搞得父母下不來臺,就連客人也很尷尬。有的父母實在忍無可忍了,會對寶寶發出最后的警告:“小心了,再瘋,等客人走了,看我怎么收拾你!”結果呢?客人走了,寶寶也乖了,大人也不忍心實施家法。而寶寶呢?因為未受到適當的管教,下次又有客人來訪時,還是故技重演。什么原因造成寶寶這樣的行為呢?
“人來瘋”的原因
從客觀上分析,由于寶寶的大腦皮層發育尚不完善,稍加刺激就容易興奮,而寶寶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特別是有的家庭不常來客,一有客人來對寶寶的刺激就更強烈。另外,每個寶寶都有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客人來了,父母只顧照顧客人而冷落了他,這時寶寶則會故意做出些一反常態的舉動表示不滿。
從主觀上分析,寶寶的行為習慣較差,不懂得應該怎樣面對客人。而且感覺到有客人在,父母不好意思訓斥自己,因此更加放肆。還有的則是因為寶寶表現欲較強,喜歡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又不會掌握分寸所造成的。
“人來瘋”寶寶優點多
其實,“人來瘋”的寶寶優點多多,父母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要以表揚為主,這才是積極的教育!叭藖懑偂钡膶殞毐容^活潑,他們往往愛與人交往,學會交往是幼兒走向社會的第一步,父母要鼓勵寶寶這樣做。另外,這類寶寶也比較聰明,他們喜歡自己能夠博得別人的注意。為了贏得稱贊,往往要搞些小把戲,或者講些自己十分得意的事情。這都說明這些寶寶很要強,并善于表現自己!叭藖懑偂钡膶殞毐容^善于學習,他們能從別人那兒發現自己好奇的地方,了解自己不懂的東西。所以一有客人到來,便抓住客人追問許多問題,或者叫人家講他沒有聽過的故事,希望別人能給他帶來更多的知識。寶寶在“人來瘋”時表現出的這些優點成年人不僅沒有意識到,而且指責多于引導,批評多于表揚。
當然,這些寶寶存在缺點和不足,如妨礙大人交談、有失禮貌,讓客人哭笑不得等等。因此,對“人來瘋”這類孩子的教育要從表揚入手,不僅要糾正他們的過分行為,還要教給他們怎樣與別人交往的辦法。
正確引導“人來瘋”寶寶
媽媽先要搞清寶寶“人來瘋”的原因,從而設計一些對策,幫助寶寶表現得既有教養又不失活潑。讓寶寶在與客人交流中逐漸增強交往能力。例如:當客人沒有來到前,就要讓寶寶知道一些接待客人的禮貌常識,提醒寶寶要做個懂禮貌的好孩子?腿说絹砗螅梢越o寶寶一些表演的機會,例如讓寶寶背誦一首唐詩或者唱一首歌,然后給寶寶一個明確的停止的提示,例如:當寶寶背完詩詞后,父母可以說:“很好,下一次我們再學一首唐詩背給阿姨聽,好嗎?下面阿姨要和媽媽說一些事情,請你自己玩一會好嗎?”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嘗試采取一些有效地措施對寶寶進行教育:
1.行為訓練法
經常帶寶寶外出社交,學習待人接物的方法及禮貌行為。在家中,則要培養寶寶獨立游戲,不糾纏大人、不妨礙大人做事的習慣!
2.暗示法
客人來后,可以向客人介紹一下寶寶的一些情況,稍加夸獎與鼓勵。如“我家寶寶是個非常懂禮貌事的孩子”等。當寶寶仍按捺不住自己的興奮時,大人可以繼續暗示道:“阿姨最喜歡聽話的寶寶,快去自己玩吧!”與此同時,可以用較嚴厲的目光看著他,暗示自己的不悅。
3.疏導法
事先安排好有趣的事讓寶寶暫時回避,如去鄰家玩。當寶寶沒地方去時,也可以取出他最喜歡的玩具或圖書,并把糖果點心拿給他。對于表現欲較強的寶寶,客人來后,可以讓他在客人面前表演一些小節目。如唱首歌,背兒歌等。
4.游戲法
每個寶寶都是非常喜歡游戲的,在游戲中寶寶很樂意遵守規則。因此,客人來后,可以安排寶寶做小招待員,小主持人,以游戲的開幕式形式讓他掌握表現的尺度。
5.獎懲法
客人離開后,可以和寶寶認真談談他剛才的表現,表現好的應及時給予獎勵,差的要批評,或取消本來要帶他去公園的約定等,給他一個深刻的教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20782.html
相關閱讀:請給幼童嘗試的機會
過度保護阻礙寶寶交往力培養
如何幫助寶寶學習走路
游泳訓練可提高寶寶的智商
培養注意力的五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