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教你解決幼兒依賴心理的妙招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心理教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孩子由于缺乏自信,膽小,對父母過度依賴,沒有自理性。為了解決孩子的這種依賴心理,家長應該承擔起責任,幫助孩子走出來。

  盡管2~3歲寶寶的自理能力十分有限,但父母應開始有意地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減弱并逐漸消除寶寶的依賴心理。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父母應承認寶寶的獨立人格。

  平時多和寶寶平等交談,讓寶寶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放手讓寶寶去做他喜歡的、且不違反原則的事,使他充分展現自己的能力。

  在這些活動過程中,讓寶寶逐漸意識到,他是一個有獨立思想和獨立能力的人,不是事事必須依賴父母的“小可憐”。

  2、倘若希望寶寶具有獨立意識,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寶寶會耳濡目染地受到良好的熏陶。

  有些年輕的父母,如果發生了經濟問題,就伸手找老父母要;夫妻吵架,就賭氣回家“搬兵”,更不用說星期日兩手空空地帶寶寶去祖父母家又吃又拿。這一切都不利于對寶寶獨立意識地培養。

  3、父母不要對寶寶說:“都是媽媽(爸爸)不好”這類話。


  當父母沒給寶寶買他喜歡的東西,忘記寶寶準備在托兒所要用的手絹,媽媽下班回來后接寶寶遲到時,父母多半會說上述話,把責任攬向自己,低聲下氣地向寶寶“道歉”。父母可能以為這樣做會使親子間關系融洽,其實不然。這容易形成親子間既依賴又對立的關系。寶寶年齡小不懂道理,父母為討好寶寶,把自己降低到寶寶的水平,會使寶寶從心里不尊重父母,認為一切都是“父母的錯”,從而形成事事依賴父母、而事事反抗父母的不正常親子關系。

  4、寶寶如果說:“我累了,走不動了!本妥屗菹⒁幌。

  寶寶剛會走路,一喊累,父母大多會立刻表示同情,心疼地抱起寶寶。這樣下去,孩子自然會產生依賴心理。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稍事休息,待體力恢復后,繼續自己走。這樣做才不致使寶寶一遇到困難就退縮到父母的羽翼下尋求庇護。

  5、父母不要問寶寶:“痛不痛?”而該說:“不痛吧!”

  寶寶在路上不小心跌倒后,有的家長往往會趕緊扶起孩子,然后心疼地問:“是不是很痛?”如果看到孩子無精打采,就會緊張地問:“是不是頭痛?”這種問法會使寶寶不假思索地回答:“好疼!

  暫且不討論寶寶跌倒是否會痛的問題。父母問孩子:“會痛嗎?”無疑是誘導寶寶回答:“痛!奔词怪皇怯悬c痛,想忍耐的寶寶聽到父母這一問,也會眼淚汪汪地說痛。父母會說出誘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的話,反映出父母的一種心態,即一方面想嚴格管教寶寶,另一方面又希望寶寶撒嬌或依賴父母。

  父母應該用“不痛吧”的問法取代“痛嗎”。寶寶自然會回答:“不痛!”如此則有助于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62141.html

相關閱讀:該吃手時就吃手
揭示孩子說話暗藏的小秘密
究竟是誰在左右孩子的情商?
尊重呵護童年不應僅在“六一”
讓害羞寶寶勇于表現自己(圖)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