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已經出現不良習慣之后,家長要做的就是冷靜,然后分析原因,用正確的教育方式來幫助孩子盡早、盡快地改正。
一、用寬容的態度
家長要清楚,鼓勵永遠比批評有效。最好不要拿孩子與同齡的孩子相比較,重要是孩子過去的表現和現在的行為。對孩子偶爾的退步不要表現出失望,要相信孩子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
二、用合適的時機
教育孩子擺脫壞習慣要適時,孩子的多數壞習慣都是無意識行為。一般情況下,可以在發現孩子壞習慣后立即進行糾正,這時取得的效果會更好。
三、用榜樣的力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針對孩子難以改正的壞習慣,不妨在平時生活中樹立以和榜樣,例如,找一位年齡相近的小朋友來住一些日子,天長日久,好的習慣形成與自然,不知不覺中就改變了。
四、用充足的耐心
孩子的壞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所以,糾正的要求不能太高,需要切合實際有耐心,不必操之過急。
五、用轉移的方法
孩子屢教不改千萬不能認為孩子故意反抗,也許孩子自己還沒有意識到又犯錯了,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轉移注意力,細心的家長額可以在家里顯眼的地方,提上簡明的提示圖,時時提醒孩子改掉壞習慣。
當然,必要的時候,家長也可以采取適當的懲罰手段,例如嚴厲的眼神、拒絕孩子的要求、冷處理的方法等待,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并進行糾正。
最關鍵的是,家長要從改變自身的不良習慣做起,努力在家庭教育中加以預防,最大限度地避免孩子不良習慣的養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70047.html
相關閱讀:讓孩子學會調整自我適應社會
媽媽,別以為我聽不懂你的話
孩子說:媽媽,請別來打擾我!
剛出生的幼兒的聰明表現
孩子成長始于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