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小陰唇粘連是一種常見的女嬰小兒泌尿外科疾病,常見于2-3歲的幼女,是慢性外陰炎的自限性結果。預防小陰唇粘連,要注意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勤換內褲,便后清潔會陰,尤其是肥胖的幼女,清洗時要分開兩側陰唇,盡量避免外陰反復使用爽身粉,盡量不穿開檔褲,減少感染機會。
指導: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小兒泌尿外科 林炎坤主任醫師
豆豆是一個很可愛的小女孩,現在快3歲了,最近,媽媽發現她總是用手去搔抓陰部,說癢癢,而且每次小便的時候也在嚷嚷著說痛,哭鬧著不肯去小便,媽媽脫下豆豆的褲子一看,豆豆的外陰皮膚紅紅的,還有點點腫,這可把媽媽給嚇壞了,趕緊把她帶去醫院小兒泌尿外科檢查,醫生檢查時發現豆豆的外陰皮膚黏膜紅腫,兩側小陰唇粘連在一起, 中間有一條半透明帶, 似膜狀, 看不到尿道口及陰道口。醫生告訴媽媽說,豆豆由于小陰唇粘連了,導致排尿困難所以每次小便的時候就會哭鬧不停。
小兒外陰紅腫瘙癢 警惕小陰唇粘連
小陰唇粘連是一種常見的女嬰小兒泌尿外科疾病,常見于2-3歲的幼女,是慢性外陰炎的自限性結果。有些女嬰在出生后不久即被發現存在此問題,現在很多小陰唇粘連的患兒會在兒童保健科檢查時被醫生發現或因家長自行發現而到小兒泌尿外科來就醫。
林炎坤主任介紹,小陰唇粘連的患兒一般均有外陰陰道炎病史,患兒外陰紅腫,急性期時會因瘙癢而用手搔抓。體格檢查時可見兩側小陰唇粘連在一起,中間有一條半透明帶,似膜狀。小陰唇在中線粘合早期僅在陰唇的后部發生,兩側陰唇粘合多少則不定。在大多數的晚期病例中,融合將超過尿道口及陰道口兩側,如果尿道口被覆蓋,則大多數可表現為尿線變細、尿線方向改變,如尿路向上、向下或分叉,有些患兒會因排尿困難而表現出排尿時用力、哭鬧等。
有一些剛出生后不久即被發現的嬰兒小陰唇粘連則可能會被家長或是一些基層醫生誤以為是生殖道畸形而引起家長的恐慌。
外陰道長期受到炎癥刺激是小陰唇粘連的主要原因
1、女嬰幼兒生殖器官還是處于幼稚型,外陰、陰道皮膚粘膜較薄、無彈性,陰道細長,大陰唇較薄,不能很好地覆蓋小陰唇及陰道口,使得外生殖器嬌嫩的皮膚和粘膜暴露在外面,而且由于女嬰幼兒雌激素水平較低,陰道抗菌能力較弱,防御功能及陰道自凈作用均較差,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再加上外陰、陰道距離肛門位置較近,如果不注意衛生或護理不當,就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而引起外陰陰道炎;
2、嬰幼兒的不良習慣:如便后由后至前抹拭肛門、用污穢的小手觸摸外陰、不注意及時更換尿布、因寄生蟲感染而搔抓等,都可能會引起炎癥的發生;
3、陰道異物:有一些幼兒由于無知把一些玩具或者雜物塞進陰道內, 時間長了就會引起炎癥, 引起分泌物增多, 呈膿血性并伴有惡臭, 久而久之, 陰道黏膜形成潰瘍或炎癥而引起肉芽組織增生, 分泌物長期刺激外陰, 最后造成小陰唇粘連。
小陰唇粘連應及時治療 良好衛生習慣是預防之道
林炎坤主任介紹表示,在治療上,如果是無癥狀的患兒,有些在不治療的情況下隨著月齡的增大也可自然分開,但大多數母親更愿意選擇積極的治療。當發現幼女存在有小陰唇粘連時,如果能及時就醫,在粘連程度較輕的階段,在消炎治療后通過采用手法分離,或者也可醫生手法鈍性分離后外用藥物治療,治療時間短, 恢復快,效果佳,小兒也沒那么痛苦。
對于復發者,應檢查患兒血中雌二醇水平,如有偏低,局部應加用含乙烯雌酚的霜劑或者油膏約2周,促使外陰表皮增生,即可避免復發。應用激素治療時,如發現外因皮膚肥厚,即應停藥。但如果延誤治療, 一旦粘連加重,就會使得治療難度加大,需要手術才能解決,令患兒感覺更加痛苦, 而且甚至會使得粘連面形成瘢痕或再次粘連, 致使小陰唇結構改變, 給患兒帶來永久的痛苦。因此, 及時正確的治療十分重要。
預防小陰唇粘連,要注意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勤換內褲,便后清潔會陰,尤其是肥胖的幼女,清洗時要分開兩側陰唇,盡量避免外陰反復使用爽身粉,盡量不穿開檔褲,減少感染機會。
另外, 由于幼兒常不能正確地表達或不能說出自已的患病癥狀,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家長和幼護人員注意留心觀察孩子的異常行為及出現的特殊癥狀, 如幼女患急性外陰陰道炎時常會出現不明原因的哭鬧、易激惹、搔抓陰部、排尿不適等癥狀, 患外陰陰道炎后易合并尿道口及尿道的炎癥而引起局部灼熱或劇烈疼痛, 多表現為排尿時哭鬧、不愿意排尿,嚴重時出現排尿困難等癥狀。因此,一定要做到及早發現、及早就診、及早醫治。(通訊員:彭文斌 林惠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79372.html
相關閱讀:如何增強寶寶抵抗力?
孩子發育狀況不達標怎么辦
一秒變潮寶,春游給BB拍照必備道具
廚房用電的安全措施
冷天兒童易反復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