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父母有教育孩子的責任和義務、而在教育孩子的知識中,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兒童心理教育。因為孩子學習任何知識、技能都需要一個健康積極的健康心理。
首先要讓孩子擺正在家庭中的地位,“扮演”好他應當擔當的“角色”。存在決定意識,存在也決定一個人的性格形成。幼兒正處于性格勾畫藍圖的時期,也是個打基礎的時期,家庭成員對他的態度,尤其是把他擺在什么位置上,讓他擔當什么角色,都對他的性格形成起巨大作用。
出于母愛之心,人們對獨生子女尤為珍愛,這是人之常情.但不少人往往把母愛和溺愛混淆起來,以孩子為核心,嬌生慣養,要啥給啥,說啥是啥,把孩子慣得不像樣子。這從眼前看,孩子隨心所欲,歡歡樂樂,父母快慰,心情舒暢。但從長遠觀點看,并不利于孩子成長,尤其有害于孩子但心理健康。
因為這樣嬌慣的孩子,大都任性,自我中心、自私、無禮,缺乏獨立性,怯懦等。這樣一些不良的性格特點一旦穩定下來,就會變成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將來一旦失去家庭的保護,父母的仗恃,就會變得膽小、畏縮,人際關系緊張,勢必在心理上遭受更多的沖突與創傷。另外,嬌生慣養的孩子往往缺乏獨立性,缺乏克服困難的毅力和頑強精神,這對他們長大成才也是有影響的。
搞好幼兒心理衛生,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讓孩子多多感受和睦家庭的溫暖。這個問題對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和性格都有重要意義。在一個和睦家庭里,人們敬老愛幼,互相關心,互相愛護,這種和諧而又溫暖的氣氛,是有利于幼兒心理衛生的。有人甚至認為,這對形成他終生的道德情操都有意義。相反,有的家庭今天吵嘴,明天打架,有的還拉著孩子盲目參戰;還有的夫妻不和,把孩子夾在中間,拉來推去,弄得孩子無所適從,恐懼不安。
有人研究證明,這樣的孩子易患口吃、夜尿癥和胃病等。尤其是破裂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更大。據一項少年犯罪的調查來看,少年犯罪出現率最高的是四歲喪母或喪父的人。另對135名少年罪犯調查,其中有40%的人出身于破裂家庭。在破裂家庭中,父母離婚對子女的影響更壞,因為喪父母的孩子常受人同情,而離婚者的子女易受人歧視,更有害于心理衛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92721.html
相關閱讀:該吃手時就吃手
究竟是誰在左右孩子的情商?
揭示孩子說話暗藏的小秘密
尊重呵護童年不應僅在“六一”
讓害羞寶寶勇于表現自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