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情緒多正面少負面 欲提升寶寶快樂指數的方法,其實有些類似開源節流的概念。專家進一步說明,家長若能注意多提供寶寶一些正面情緒,減少負面情緒,不僅對于寶寶的情緒會有明顯影響,亦可直接地改變家長的情緒困擾。例如新手爸媽在抱或喂食寶寶時,擔心自己會太過粗魯弄傷寶寶而感到害怕或焦慮;生活中的不如意讓爸爸媽媽感到煩心,所反應出的焦躁、憤怒等情緒表情,敏感的寶寶其實都能察覺。
讓孩子盡情地傾訴問題,宣泄情緒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你對朋友或家人發牢騷時,對方回應“別說了”,你一定會有刺痛或者堵得慌的感覺。那么,當你對孩子不耐煩或者輕視他的問題時,他的感受也是一樣。孩子只有在感覺非常安全并被人無條件接受的時候,才會更加快樂和自信。所以當他傾訴問題時,你不要做出好壞的判斷,只需要讓他感覺到你的傾聽和重視就行。比如,你女兒一推開家門就向你抱怨幼兒園里那個總愛嘲笑她的女孩,你也許會說:“別不停地抱怨,這可不好。”這么說或許會讓孩子平靜下來,但副作用是不好的情緒被壓制在孩子心里。所以,也許你可以換個說法:“哦,看來她那樣做確實讓你不高興了。”如果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理解他,他會更容易得到快樂。
允許孩子犯錯 從內心上來說,我們都希望孩子少受挫折,因此總是不自覺地幫他清除障礙。但是等他長大后,碰到的問題越來越棘手,我們自信有能力幫他解決嗎?所以,對父母來說,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具備解決問題、面對挫折的能力。這種能力養成的前提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要允許他犯錯,讓他明白自己錯的地方,并且有改正錯誤的勇氣和能力。
現在,孩子的抗挫能力普遍較低,也不太能等待遲來的滿足感,可現實是處理壓力和消極情緒,承認錯誤,在失敗后調整前進的方向等,都是得到快樂生活的重要素質,學會這些技巧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斷實踐。
保持規律的生活 專家建議讓孩子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雖然這不太容易,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但是一旦作息規律固定下來,就會給孩子帶來好處:對事情的掌控感覺、滿意度會提高,也就是說他會更有安全感,也更容易得到愉悅感。比如每天在同一個時間吃飯、洗澡、睡覺會牢固家人之間的關系,也能讓大部分事情做起來效率更高,而保持刷牙、鍛煉、洗手的好習慣顯然也會更有利于健康。除此之外,一個生物科學方面的調查結果顯示,規律的生活能讓左右大腦得到有利的刺激和平衡。
豐富寶寶的3種感覺 專家表示,一味地幫助寶寶完成他做不到的事情無法讓寶寶感到快樂,但是若在過程中以協助者的角度,給予其重點式提醒便能夠幫助寶寶自己完成,反而使得寶寶更有成就感,從中得到快樂!
1.滿足感
媽咪要注意寶寶哭或是煩躁是否是因為肚子餓或是尿布需要更換造成,當寶寶的生理需求被滿足,其舒適感便會提升,相對也會令寶寶的心情愉悅。需提醒媽咪的是,在學習觀察寶寶的需求時,也要小心勿讓過于頻繁的確認行為打擾了寶寶的休息喔!
2.安全感
當寶寶對于環境或是事件擁有較高的可預期性,寶寶對于安全感的需求就比較容易滿足或是被協助,因此媽咪應多關照小寶寶的生理需求;幫助大孩子順利地探索世界。需提醒家長的是,不論是生活中照顧或是情緒表達,照顧者的給予都應是一致性的高,為免寶寶感受到照顧者過多的情緒波折,而讓孩子有無所適從之感。
3.成就感
0~3歲的寶寶在每個成長階段都會遇到許多種關卡需要被跨越,家長必須了解在成功征服挫敗之前必定會獲得不少的失敗經驗,讓寶寶自己學會克服各種關卡,并且讓他把學習或模仿而來的經驗內化成自己的信心來源,絕非由家長直接幫寶寶做好或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教育方式所能成就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19028.html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相關閱讀:剛出生的幼兒的聰明表現
孩子成長始于模仿
孩子說:媽媽,請別來打擾我!
媽媽,別以為我聽不懂你的話
讓孩子學會調整自我適應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