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任王俊怡介紹,腸套疊發病年齡大都在5個月至1歲半,尤以5個月至9個月最常發生。專家特別提醒,一般來說,發生腸套疊的男嬰比女嬰多,尤其是較胖的男寶寶更容易發生腸套疊。
由于腸套疊的寶寶并不會持續哭鬧,因此很多父母并不著急去醫院。到了醫院,如果寶寶暫時沒有哭鬧,也可能誤診。據介紹,腸套疊臨床上三個最主要癥狀為腹痛、嘔吐和果醬樣血便,寶寶哭鬧為陣發性,精神欠佳,喜歡趴在父母的懷里。嘔吐開始為胃內容物,頻繁嘔吐,隨著病情的發展,嘔吐物可出現黃綠色膽汁,大便呈血性果醬樣。當寶寶發生上述癥狀時,王俊怡表示,此時寶寶應立即禁止進食水,父母需馬上帶孩子去看醫生,若不及時送醫,很容易造成腸壞死,甚至腹膜炎。
引起胃腸功能紊亂的因素均可誘發腸套疊,如腹瀉、便秘、服用藥物、上呼吸道感染、初進輔食時胃腸道不適應、腸胃過敏與結腸蠕動力增加皆可能與之有關。
中國早教網專家溫馨提示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73035.html
相關閱讀:孩子說:媽媽,請別來打擾我!
剛出生的幼兒的聰明表現
讓孩子學會調整自我適應社會
孩子成長始于模仿
媽媽,別以為我聽不懂你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