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戲謔、調侃的另類童謠與順口溜開始流行校園。它們的誕生和流行對校園中的孩子究竟意味著什么,有什么影響?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聽撲通跳水聲。一個猛子扎下去,撈起一看是汪倫!薄翱荚噺涂荚嚕荚嚭纹涠。我生待考試,萬事成蹉跎!蔽页3B牭洁従拥暮⒆雍托∨笥褌冊谕嫠5臅r候吟唱這些自編的童謠。仔細一聽,發現這些都是從一些非常熟悉的唐詩改編的。如今,戲謔、調侃的另類童謠與順口溜開始流行校園。它們的誕生和流行對校園中的孩子究竟意味著什么,有什么影響?
校園童謠也“暴力”
在調查中發現,童謠中流露出來的消極情緒與暴力傾向不能不令人深感擔憂。這些童謠和順口溜種類豐富,有根據古詩詞改編的,如“今日題量過度,雙手不堪重負,雖有答案書,誤抄書頁他處,加速加速,大腦一塌糊涂!”“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來到烤鴨店,口水流到三千尺,摸摸口袋沒有錢!
有套用流行歌詞歌曲而成的,如有同學形容家長會后的情形,就套用了《黃河大合唱》中的歌詞:“媽在吼,爸在叫,老師在咆哮,老師在咆哮……”有的是學生因地制宜自編自創的,如“你若一回頭,嚇死河邊一頭牛;你若二回頭,大慶油田不產油;你若三回頭,喬丹改打乒乓球!薄澳愣,你逗,你真逗;人比黃瓜瘦,沒有三兩肉;皮比城墻厚,子彈打不透;學會翻跟斗,翻進坑里頭。”
從內容來看,反映校園生活的童謠與順口溜流傳最廣。如在校園內外已流行十幾年、堪稱經典順口溜的“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币约按鄹淖浴堵毅憽返摹胺植辉诟,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閑情;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下象棋,尋思走迪廳……”這些童謠因反映與同學息息相關的學習、考試生活而深入人心,傳唱多年,經久不衰。
這些童謠究竟是如何出爐的?創作者的靈感來自哪里?意圖又是什么?
一位善于創作順口溜的同學說,他的靈感大多出自一些書籍、詩歌、歌曲,也有在家長之間的攀談中出現的。調查發現,同學們自己創作的童謠、順口溜充斥著一些負面情緒,大多反映了學生對現狀的不滿。多數“順口溜”的“始作俑者”表示,創作靈感大多來自校園生活,如同學生活、學習以及一些考試課程。
創作的意圖主要是為了放松身心,發泄一些不滿情緒,不讓緊張的學習使精神疲憊。有受調查者表示:“有時候對老師或學校有不滿了,就編一個順口溜傳傳,發泄發泄,心情就好多了!
透過童謠反思現狀
雖說童言無忌,但一些“灰色童謠”在校園中的流行也讓家長與老師們憂心忡忡。童謠“灰色”變臉的背后,到底隱藏了些什么?
一些家長和老師認為,這體現出當今社會學生學習負擔普遍較重,一些學生出現了反叛心理。這些童謠的內容反映了社會上的一些不足。一位教師說:“有的順口溜反映了社會上的一些壞風氣,而有的則反映了同學們的不良習慣!
調查中發現,這些童謠中,搞怪類、發泄類內容居多,而且大都是一些發泄學習太苦的順口溜,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真實生活。如校園里傳唱很廣的一首童謠:“考試復考試,考試何其多。我生待考試,萬事成蹉跎”、“書包最重的人是我,作業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還是我”等等。
12下一頁閱讀全文
這些套用古詩或歌詞的童謠很受孩子歡迎,目前學生學習壓力大、作業多,教育競爭極為激烈,所以有這么多反映學習生活的童謠、順口溜問世;而一些拿緋聞同學開涮或對某同學的綽號肆意發揮的順口溜,則有惡搞之嫌。還有一些格調低下、充滿暴力或黃色、迷信等內容的歌謠,這些“另類童謠”往往會使學生混淆是非觀念。
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沉重的學習壓力、學習負擔影響了學生生活的質量,而身處個性、自由度都超過以前的時代,編一些校園童謠來說一說,作為一種宣泄與排解壓力的方式,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
讓“陽光”童謠唱響校園
同學、老師又是如何看待這些童謠、順口溜?調查中,大多數同學都表示挺喜歡的,支持者的觀點主要有:“挺有趣的,好玩!”“有些順口溜還真說到咱學生的心坎上了”、“很有趣味性,調劑了枯燥無味的校園生活”。
少數反對者的理由是:“有些純屬罵人的順口溜,肯定反對”、“有些挺搞笑,但涉及人身攻擊的話會傷了同學之間的感情!
那么,老師們呢?一位姓夏的老師說:“我經常聽見同學們說這些童謠,有些瑯瑯上口,挺順耳的。但其中有些內容不太適合學生,我希望同學們能創作出一些有益的童謠。”一位老師認為,應該根據內容對校園里的童謠、順口溜進行去蕪存精:“一些童謠佳作不但應當保持下去,還要發揚傳唱,讓教室里充滿健康、積極、向上的風氣,也可以讓同學們在枯燥的學習生活中輕松輕松!但對不文明的順口溜要進行阻止!
一些教育方面的專家則認為,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另類童謠”,眼下已是網絡時代,這種童謠本身對孩子的成長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孩子長大后就不會再吟誦了。作為家長和老師,則應正確對待,可以多和孩子進行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情緒和心理變化。作為學校,也應對孩子自編自唱童謠這一現象予以適當引導,鼓勵孩子們多創作一些朗朗上口、生動有趣和內容積極向上的歌謠。
調查:校園內常聽到“另類童謠”
近日,筆者在某小學詢問學生能否吟唱童謠時,沒有想到這些孩子竟脫口而出:“日照香爐烤鴨店,雞鴨魚肉在眼前。口水直流三千尺,摸摸口袋沒帶錢。”“書包最重的人是我,作業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還是我! “你是老鼠我是貓,你是書本我是書包。今晚飯錢你來掏”等等。在一間高年級教室調查發現,這個班級70多個同學,竟有一半以上會吟唱這些“另類童謠”。班主任告訴筆者,她早就發現同學之間在傳唱這種童謠了,且大多是在課余時間悄悄傳唱,人數較多。
家長:“另類童謠”影響孩子成長
童謠,可以說是最初的人生理念的吟誦,好的童謠能激發孩子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傲眍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根據唐詩宋詞或流行歌曲“改編”的。面對這些“另類童謠”,許多家長感到擔憂。他們說,孩子目前正處于對社會的認知階段,“另類童謠”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如果不加以引導,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良影響。
老師:對“另類童謠”要寬容些
一些孩子在接受采訪時則表示,這些“另類童謠”“很好玩,很搞笑,很時髦”。
“沒有童謠便沒有童年!蓖{是孩子始于搖籃的教育,健康、幽默、通俗、上口的童謠作品,是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好教材、健康成長的好伙伴,幾乎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童謠。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過去朗朗上口的童謠容顏已老,而現在適合孩子們唱的童謠卻非常少。面對校園彌漫著的“另類童謠”,不少老師的看法則比較寬容。一位老師認為,這些童謠含有很多流行的因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屬于一個正常的現象。也有老師則認為,目前學校的課余生活不夠豐富,學生學習負擔很重,這些童謠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心態。
專家:不能全怪孩子們
教育學專家認為,“另類童謠”流行校園,不能全怪孩子們。首先,童謠是少年兒童成長的需要,而優秀的童謠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養料,好的兒歌承載著優秀的文化和道德觀念,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但是由于優秀童謠稀缺,才導致孩子們自編的“另類童謠”乘虛而入。其次,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很大,而童謠是他們心理發泄的最好方式。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另類童謠”,眼下已是網絡時代,這種童謠本身對孩子的成長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孩子長大后就不會再吟誦了。作為家長和老師,則應正確對待,可以多和孩子進行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情緒和心理變化。作為學校,也應對孩子自編自唱童謠這一現象予以適當引導,鼓勵孩子們多創作一些朗朗上口、生動有趣、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的童謠。
12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73658.html
相關閱讀:剛出生的幼兒的聰明表現
孩子成長始于模仿
媽媽,別以為我聽不懂你的話
讓孩子學會調整自我適應社會
孩子說:媽媽,請別來打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