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自以為能探究孩子的內心,其實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們敏銳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說一套做一套”。比如,當大人宣布“孩子,你還可以玩10分鐘”時,最終他們得到的時間可能只有5分鐘,也可能長達30分鐘。他們意識到大人的立場并不那么堅定,因此,常常寄希望于發脾氣、撒點兒嬌、軟磨硬泡、撒潑打滾,或故作可憐,讓大人有所松動,而事實上,家長們往往也遂了他們的心愿。
那么,父母究竟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自覺呢?
第一步:亮出自己的底線
與其給孩子一顆糖果,之后因招架不住他們的央求,而再給第二塊糖果,還不如一開始就告訴孩子“你可以吃兩顆糖果”;與其告訴孩子該關電視睡覺,之后因經不住他“再多看5分鐘”的軟磨硬泡而妥協,還不如一開始就聲明“你還可以多看10分鐘”。妥協讓步無異于獎勵孩子依靠糾纏不休而達到目的。所以,父母在面對孩子的要求時,應讓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底線。
第二步:做好離開的準備
舉例來說,你帶著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你們該回家了。你要先通知孩子:“你還可以和表哥再玩10分鐘。”在時間到之前你應該做好離開的準備,把東西收拾好,并和朋友道完別。等10分鐘一到,就對孩子說“時間到了,我們走吧。”然后立刻抬腳走人。如果不這樣,下次你說“時間到了,我們走吧”時,孩子很可能將你的話當耳旁風。
第三步:保持平靜不妥協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可能會耍五花八門的小把戲,這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平靜,不要妥協。
如果孩子賴在地上不肯起來,不要理會他。將目光從他身上移開,然后微微轉身,裝作要離開的樣子,一般情況下,他會跟上來。
如果他就是不跟你走,你可以把他抱起來。此時應盡量保持平靜,并將你的臉轉向一邊,不要與他面對面。不管他怎么尖叫和反抗,都不要理會,也不要計較他說“我恨你!我討厭你!”之類的氣話。
如果孩子更加激烈地反抗,那就給他一個“警告”,告訴他可能會面對什么“后果”。為了讓這一招行之有效,“后果”最好是取消他很在意的某件東西,或者做某件事的計劃,如提前15分鐘上床睡覺,不讓孩子看電視,不讓孩子玩最喜歡的玩具等等。
我敢保證,在以后應對孩子“再多一次”的要求時,你會覺得越來越輕松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89034.html
相關閱讀:孩子說:媽媽,請別來打擾我!
孩子成長始于模仿
讓孩子學會調整自我適應社會
媽媽,別以為我聽不懂你的話
剛出生的幼兒的聰明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