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可教良嘗閑①,從容步游下邳圯上②,有一老父,衣褐③,至良所,直④墮其履圯下,顧⑤謂良曰:“孺子⑥,下取履!”良愕然,欲毆⑦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⑧!”良業⑨為取履,因長跪⑩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⑾大驚,隨目之⑿。父去里所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⒁,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⒂,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⒃,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遂去,無言他,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⒄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注釋】①良嘗閑:良指張良。后成為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的主要謀臣。閑:空閑。②下邳圯上:下坯:地名,在今江蘇省邳縣南;圯:橋。③衣褐:穿著粗布短衣,這是古代貧賤人的穿著。④直:故意。⑤顧:看。⑥孺子:小家伙。這是不禮貌的稱呼。⑦毆:打。⑧履我:把鞋給我穿上。履:作動詞。⑨業:已經。⑩長跪:挺身跪著。⑾殊:很。⑿目之:看著他。目,作動詞。⒀里所:“所”即“許”。一里左右。⒁平明:天亮。⒂有頃:不多一會兒。⒃一編書:一冊書。⒄《太公兵法》:相傳為姜太公所作的兵書。
【小題1】用“?”標出下面句子朗讀時的停頓處。(1分)
讀 此 則 為 王 者 師 矣。
【小題2】解釋句中加點詞的含義。(2分)
①顧謂良曰()②與老人期()
【小題3】翻譯句子(1分)
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小題4】老者為什么說張良“孺子可教矣”?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2分)
【小題5】老者故意兩次讓張良無功而返,其用意是什么?(2分)
【小題6】閱讀本文后,你從張良身上學到了什么?(2分)
答案
【小題1】讀 此? 則 為 王 者 師 矣。
【小題2】 ①看② 約會
【小題3】 張良認為它奇特不一般,常常一遍又一遍地閱讀這本書。
【小題4】 張良能忍辱給老人撿鞋并蹲下穿鞋,說明他尊敬老人、心胸大度,有成才的基礎。
【小題5】考查他是否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鍥而不舍的精神。
【小題6】學到了尊老敬老的品質,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鍥而不舍的精神。答到了其中的一處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uedu/wenyanwen/1104872.html
相關閱讀:明史?孫振基傳 閱讀附答案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閱讀訓練附答案
“吳廣素愛人”“秦二世元七月”比較閱讀及答案理解
于休烈,河南人也 閱讀附答案
實用類文本閱讀:《蘇東坡傳(節選)》(林語堂)練習與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