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今行而無信 信:相信
B.顧計不知所出耳顧:不過,只是。表示輕微的轉折
C.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喜歡,高興
D.進兵北略地略:掠奪,奪取
【小題2】下列句子中劃線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3分)
A.今行而無信秦王必喜而善見臣
B.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C.樊於期乃前曰乃今得聞教
D.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
【小題3】從后兩段文字內容看,對荊軻形象評價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擅長辭令,一席話以誠感人,終使樊將軍甘心自刎獻首。
B.果斷堅決,見太子丹“不忍”,便“私見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計,正確判斷行刺秦王的關鍵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為取“信物”誘使樊將軍自刎。
【小題4】 翻譯下面句子(9分)
(1) 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3分)
(2) 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3分)
(3) 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3分)
答案:
【小題1】A
【小題2】B
【小題3】D
【小題4】
(1)如果不是太子說,我也要請求行動,F在去卻沒有什么憑信之物,那就無法接近秦王。
(2) 這樣,將軍的仇報了,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消除了。將軍是否有這個心意呢?
(3)現在的樊將軍, 秦王用一千斤金(當時以銅為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來懸賞他的頭顱。 答案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信:信物
【小題2】
試題分析:A項,前一個表示轉折關系,后一個是承接關系;C項,前一個是連詞,于是,后一個是副詞,竟然、卻;D項,前一個解釋為“因為”,后一個解釋為“用來”。B項兩個“之”都是助詞,的。
【小題3】
試題分析:評價荊軻心狠手辣是不妥的,荊軻的行動也是為了樊將軍報仇,另外,說荊軻是“誘使”樊將軍自殺也不對,從文中看,樊將軍是出于義理和自己的心愿。
【小題4】
試題分析:主要語言點:(1)微:沒有,謁:拜見,這里引申為“前往”,信:信物,親:親近;(2)然則:這樣就,見:被,意:心意、想法;(3)購:懸賞,本句是一個省略句和倒裝句,省略了介詞“以”,應該為“購之以……”,同時,是一個介賓結構后置的句子,翻譯時要注意將后置部分恢復正常語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uedu/wenyanwen/392781.html
相關閱讀:“吳廣素愛人”“秦二世元七月”比較閱讀及答案理解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閱讀訓練附答案
于休烈,河南人也 閱讀附答案
實用類文本閱讀:《蘇東坡傳(節選)》(林語堂)練習與參考答案
明史?孫振基傳 閱讀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