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論語》《孟子》選段,回答問題。(6分)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①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②。雖欲從之,末由也已!”(《論語·子罕》)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③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④,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離婁下》)
注釋:①彌:更加、越發②卓爾:高大、超群的樣子③積累④同“源”
小題1:下列對選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孔子的學問與道德是高不可攀的,它使人欲罷不能。B.在老師的誘導下,我努力地學習,取得了長足的進步。C.君子要按照正確的方法去深造,經過自己的探求獲得知識。D.牢固掌握知識,有了深厚的積蓄,就能取之不盡、左右逢源。小題2:請簡要分析這兩段選文中,孔孟所談論的共同話題是什么,他們的觀點又有什么不同。(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B
小題2:共同話題是談論教與學的方法。(1分)孔子側重于教師的角度,提出要用“啟發式”,循循善誘;(1分)孟子側重于學生的角度,強調要自悟自得,自求深造。(1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1:
試題分析:應該是雖然我想要追隨上去,卻沒有前進的路徑了。解答此類題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每個選項置于原文進行比對,比對中很容易發現問題所在。
小題2:
試題分析:本題第一問很好回答,都和學習相關。根據顏淵喟然嘆曰“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可和孔子重視的是老師的引導,根據“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及下文表述可知孟子重視的是自得。
參考譯文:
顏淵感嘆地說:“(對于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鉆研,越鉆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粗孟裨谇懊,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個十分高大的東西立在我前面,雖然我想要追隨上去,卻沒有前進的路徑了!
孟子說:“君子要按照正確的方法來加深造詣,就是想使自己有所得。自己有所得,就能牢固掌握它;牢固掌握了它,就能夠積累深厚;積累深厚,就能取之不盡,左右逢源。所以君子要求自己有所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uedu/wenyanwen/877163.html
相關閱讀:“吳廣素愛人”“秦二世元七月”比較閱讀及答案理解
于休烈,河南人也 閱讀附答案
明史?孫振基傳 閱讀附答案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閱讀訓練附答案
實用類文本閱讀:《蘇東坡傳(節選)》(林語堂)練習與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