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唯有寬容好讀書 閱讀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現代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唯有寬容好讀書 眉間尺

①在人類文明史上,除了極其瘋狂的個別年代,似乎沒有反對讀書的。讀書,發自內心快樂地去做,才真正有所長進,也才能持之以恒。不過,也總有些人好為人師,開出一份接一份博通中西、長而又長的書單,讓人退避三舍,不戰而屈人讀書之心;又總有些人喜歡當警察,給這個打叉那個畫勾。當然,導師和警察都是我們這個社會不可或缺的,但在讀書的問題上,我們唯一需要也真正需要的,其實是寬容。

②陶淵明說他自己“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楊萬里詩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絕句當早餐。足見讀書之樂。而此種樂趣之獲得,首先需要的是寬容輕松的閱讀環境,設若陶淵明或楊萬里依照某人劃定的書單讀書,讀完又必須交出一份筆記來,恐怕就不會留下讀書忘食的美談了。

③讀書需要寬容,原因在于經典需要時間來沉淀,也唯有時間可以判斷。每個愛讀書的少年,恐怕都有被老師沒收書的經歷。早在十年前,金庸已進入了中學語文課本,但在我少年時,金庸卻還盤踞在老師的壞書黑名單上?v然狡詐如我撕下語文課本封面給“射雕”當人皮面具,火眼金睛的語文老師仍能一眼望穿躲在里面的東邪西毒,并將其一舉擒獲,鎖入辦公桌的抽屜之中。我的語文老師最愛讀、最癡迷的是《紅樓夢》,據說讀過所有的版本,書中的詩詞楹聯倒背如流。后來,我發現曹雪芹和金庸一樣,一度也是禁書榜上的洪水猛獸。再后來,看到專家們面紅耳赤地爭論“網絡小說是不是文學”“流行歌曲是不是音樂”之類話題,我總會想起那些被老師沒收的金庸小說。

④讀書的寬容,還來自強大的內心。正如近代學者江紹原所言,名人開出的所謂“必讀書”,其實不過是他們自己喜歡讀的書罷了。無怪乎陳寅恪有“讀書不肯為人忙”的名句。確實,讀書最好是遵從內心的呼喚,無聊之時,隨便翻翻,乘興而讀,興盡而罷,硬要把靖哥哥和蓉兒與寶哥哥和林妹妹分出一個高下,難免落入關公戰秦瓊的境地。以我的閱讀經驗而論,跟隨靈光一現的念頭找書來讀,給人的益處反而極大;那些皺著眉頭吞下去的“維生素片”,卻大多不能滋補讀者身心。這大概也合乎“古之學者為己”的古訓吧。

⑤當然,讀書的寬容內在的意義,遠不止于此。比如,現在科技發達,電子書、有聲讀物等應運而生,有人仍喜歡紙質書的質感,或享受一目十行的快感,這本無可厚非,但若以能讀紙質書而洋洋自得,甚至以為這就比讀電子書或聽有聲書者高出一頭,則大可不必。要知道,當年也有人覺得讀豎排書便高深,讀橫排書便low得很,但終被證明這不過是一廂情愿的自抬身價。

⑥說得遠一些,讀書的寬容,更見諸和讀書有關的那些政策設計。譬如,與其動用公帑去扶持所謂“二十四小時”書店,倒不如多蓋幾家社區圖書館,讓書在人們的生活中真正觸手可及。與其大聲疾呼人們在地鐵里讀書看報,遠不如想點真招,讓早高峰的地鐵乘客免于擠成畫片的命運來得更有意義。畢竟,對大多數人而言,讀書在今天還是身心飽暖、心情安逸之后才可能享受的輕奢品。如果承認這一點,那么,倡導全民讀書,其前提依然是免于物質的匱乏和思想的禁錮。 (選自《科技日報》,有改動)

5.文章第②段以陶淵明和楊萬里的 ,證明 這一觀點。(3分)

6.看到專家們面紅耳赤地爭論“網絡小說是不是文學”“流行歌曲是不是音樂”之類話題,“我”為什么會想起那些被老師沒收的金庸小說?(4分)

7.第④段劃線句中“維生素片”指什么?“皺著眉頭吞下去”是什么意思?這樣寫有什么好處?(6分)

8.第⑥段中加點詞語“這一點”具體指代文中哪一句話?(2分)

9.文中的“寬容”有哪些含義?(6分)

參考答案:

5.(3分) 讀書之樂(讀書忘食) 讀書需要寬容輕松的閱讀環境(唯有寬容好讀書)

6.(4分)因為“網絡小說是不是文學”“流行歌曲是不是音樂”等問題和金庸的小說是不是經典一樣,(不是誰能夠說了算的,)需要時間來沉淀,也唯有時間可以判斷,無須爭論。

7.(6分)“維生素片”指(名人開出的)所謂的“必讀書”;“皺著眉頭吞下去”意思是不遵從自己內心需要的被動的閱讀;語言形象生動,略帶諷刺意味。 (意思對即可)

8.(2分)對大多數人而言,讀書在今天還是身心飽暖、心情安逸之后才可能享受的輕奢品。

9.(6分)示例:①寬松的閱讀環境。②遵從內心的呼喚,隨興而讀。③不強求讀所謂的“必讀書”。④不限于某一種閱讀方式(讀什么形式的書)。⑤從政策設計角度為讀書提供便利。⑥解放思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uedu/xiandaiwen/1126750.html

相關閱讀:《論讀書》閱讀答案
魯迅自傳閱讀答案
中學生課外閱讀訓練與答案:《如果麥子沒有考驗》
無機材料大師嚴東升:生而為國 閱讀附答案
有一種愚蠢,叫“用朋友圈試探人性”閱讀附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