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完成10~13題。
崔?字子真,一名臺,字元始。少沉靜,好典籍。父卒,隱居墓側。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傅鄢,詔公卿郡國舉至孝獨行之士。?以郡舉,征詣公車,病不對策,除為郎。明于政體,吏才有余,論當世便事數十條,名曰《政論》。指切時要,言辨而確,當世稱之。仲長統曰:“凡為人主,宜寫一通,置之坐側!逼浜蟊偬驹瑴髮④娏杭礁⒉粦笏巨r羊傅少府何豹上書薦?才美能高宜在朝廷。召拜議郎,遷大將軍冀司馬,與邊韶、延篤等著作東觀。出為五原太守。五原土宜麻,而俗不知織績,民冬月無衣,積細草而臥其中,見吏則衣草而出。?至官,斥賣儲峙,為作紡績、織紡、縑媼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是時胡虜連入云中、朔方,殺略吏民,一歲至九奔命。?整厲士馬,嚴烽候,虜不敢犯,常為邊最。以病征,拜議郎,復與諸儒博士共雜定《五經》。會梁冀誅,?以故吏免官,禁錮數年。時,鮮卑數犯邊,詔三公舉威武謀略之士,司空黃瓊薦?,拜遼東太守。行道,母劉氏病卒,上疏求歸葬行喪。母有母儀淑德,博覽書傳。初,?在五原,常訓以臨民之政,?之善績,母有其助焉。服竟,召拜尚書。?以世方阻亂,稱疾不視事,數月免歸。初,?父卒,剽賣田宅,起冢塋,立碑頌。葬訖,資產竭盡,因窮困,以酤釀販鬻為業。時人多以此譏之,?終不改。亦取足而已,不致盈余。及仕官,歷位邊郡,而愈貧薄。建寧中病卒。家徒四壁立,無以殯斂,光祿勛楊賜、太仆袁逢、少府段頰為備棺葬具,大鴻臚袁隗樹碑頌德。
(節選自《后漢書?崔?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句是(3分)( )
A.其后辟太尉袁湯/大將軍梁冀府并不應/大司農羊傅/少府何豹上書/薦?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B.其后辟太尉袁湯/大將軍梁冀府/并不應/大司農羊傅/少府何豹上書薦/?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C.其后辟太尉袁湯/大將軍梁冀府并不應/大司農羊傅/少府何豹上書薦/?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D.其后辟太尉袁湯/大將軍梁冀府/并不應/大司農羊傅/少府何豹上書/薦?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三公是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既可指司馬、司徒、司空,又可指少傅、少師、少保。
B.公車是漢代官署名,為衛尉的下屬機構,設公車令,掌管宮殿司馬門的警衛。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經由此處受理。
C.博士專掌儒家經學的傳授,執教于太學,成為傳播孔孟學說的國家學官。其職掌為議政、制禮、藏書、教授、試策、出使等。
D.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興起于大興安嶺,為后漢至魏晉南北朝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游牧民族。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崔?明于政務,做官才能卓越。他撰述的《政論》曾獲仲長統高度評價,認為所有國君,應抄一遍,置于座旁。
B.崔?關注民生,改善百姓生活。他做五原太守時,叫百姓賣掉儲藏的糧食,替他們添制紡績工具并教他們如何使用。
C.崔蹇秉性純正,事親至孝。為父守喪期滿,三公請他做官,他都不去。母親病死,他于赴任途中上疏請求回家料理喪事。
D.崔?為官清正,品性廉潔。他出仕期間,為葬父而賣掉田產,竭盡資產,他病逝時,甚至沒有錢裝殮,同僚出資替他料理后事。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是時胡虜連人云中、朔方,殺略吏民,一歲至九奔命。
(2)服竟,召拜尚書。?以世方阻亂,稱疾不視事,數月免歸。
參考答案:
10.D
11.A(三公又可指太傅、太師、太保。)
12.D)(為葬父而賣掉田產不是他仕官期間發生的事。)
13.(1)這時匈奴連續入侵云中、朔方,殺害搶掠官吏百姓,百姓一年之內多次逃命。(“是時”、“殺略”、“九奔命”,各1分,句意2分)
(2)服喪完畢,朝廷征召并授予他尚書一職。崔定兇為時局很亂,稱病不到職辦公,幾個月后被免職回家。(“服競”、“以”、“視事”各1分,句意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uedu/xiandaiwen/926312.html
相關閱讀:無機材料大師嚴東升:生而為國 閱讀附答案
《論讀書》閱讀答案
中學生課外閱讀訓練與答案:《如果麥子沒有考驗》
有一種愚蠢,叫“用朋友圈試探人性”閱讀附答案
魯迅自傳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