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魏晉時期文的自覺閱讀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現代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魏晉時期文的自覺

魯迅說:“曹丕的時代可以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說,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一派!薄盀樗囆g而藝術”是相對于兩漢文藝“厚人倫,美教化”的功利藝術而言。以曹丕為最早標志,它確乎是魏晉新風。

魯迅又說:“漢文慢慢壯大是時代使然,非?坎苁细缸又Φ模A麗好看,卻是曹丕提倡的功勞!辈茇У匚簧醺撸髞碛肿隽嘶实,極人世之崇榮,應該是實現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并不。他依然感到“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兩者并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帝王將相、富貴功名可能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能夠世代流傳的卻是精神生產的東西。“不假良史之詞,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保ú茇А兜湔?論文》)顯赫一時的皇帝可以湮沒無聞,華麗優美的詞章并不依附什么卻被人們長久傳誦?梢姴茇灾v求和提倡文章華美,是與他這種對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聯系的。

這樣,文學及其形式本身,其價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兩漢。在當時,文學實際總是宮廷玩物。司馬相如、東方朔這些專門的語言大師乃是皇帝弄臣,處于“俳優畜之”的地位。那些堂哉皇也的皇皇大賦,不過是歌功頌德、點綴升平,再加上一點所謂“諷喻”之類的尾巴以娛樂皇帝而已。至于繪畫、書法等等,更不必說,這些藝術部類在奴隸制時代(作者持“魏晉封建說”,認為我國秦漢時期仍處于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自魏晉開始。)更沒有獨立的地位。在兩漢,文學與經術沒有分家。《鹽鐵論》里的“文學”指的是儒生,賈誼、班固、張衡等人也不是作為文學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的和名聲的。

在兩漢,門閥大族累世經學,家法師傳,是當時的文化保護者、壟斷者,當他們取得不受皇權任意支配的獨立地位,即建立起封建前期的門閥統治后,這些世代沿襲著富貴榮華、什么也不缺少的貴族們,認為真正有價值有意義能傳之久遠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學表達出來的他們個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從而刻意作文,“為藝術而藝術”,確認詩文具有自身的價值意義,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等等,便也是很自然的了。

所以,由曹丕提倡的這一新觀念極為迅速地得到了廣泛響應和長久的發展。曹植在當時之所以具有那么高的地位,鐘嶸比之為“譬人倫之有周孔”,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從他開始講究詩的煉詞造句。所謂“起調多工”(如“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精心練字(如“驚風飄白日”“朱華冒綠池”等等),音調諧協(如“孤魂翔故城,靈柩寄京師”)……都表明他是在有意識地講究作詩,大不同于以前了。自魏晉到南朝,講求文詞的華美,文體的劃分,文筆的區別,文思的過程,文作的評議,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匯篆,都是前所未有的現象。它們成為這一歷史時期意識形態的突出特征,都鮮明地表示了文的自覺。

??摘自李澤厚《美的歷程》(有刪改)

4.下列各項所述現象中,不屬于對文章所述“文的自覺”的體現的一項是

A. 鐘嶸的《詩品》強調“若乃經國文符,應資博古……至乎吟詠性情,亦何貴于干事?”把吟詠性情的詩和經事致用的經學儒術從創作特征上強調區別開。

B. 司馬遷說自己創作史記的動機是“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魯迅稱贊《史記》是“無韻之離騷”,充分肯定了其文學成就。

C.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駢文講究聲律的和諧、用字的綺麗、辭匯的對偶和用典,體現了對文章形式美的刻意追求,甚至因此使文章在思想內容的表達上受到限制。

D. 陸機在《文賦》中說“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凄愴”,區分了詩、賦、碑、誄等不同文體的文體特征。

5.以下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 曹丕對文章形式美的提倡,在曹植的詩歌創作實踐中得到了具體體現,這也是曹植在當時具有極高的文學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B. 曹丕認為人的壽命有限,富貴功名轉瞬即逝,好的文章卻可以不依托于外物而傳于后世。所以從人生價值的角度看,寫出傳世的文章比位居帝王將相更有價值。

C. 魯迅說曹丕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一派”,是因為相對于“厚人倫,美教化”的功利藝術,曹丕更強調文學本身的形式和藝術價值。

D. 司馬相如、東方朔等語言大師也追求文章的形式,但其創作本身卻是為了歌功頌德,娛樂皇帝,有著非常功利的目的,與“為藝術而藝術”相去甚遠。

6.根據原文內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曹丕“為藝術而藝術”的觀念能迅速地得到廣泛響應和長久的發展絕非偶然,其背后有著與之相對應的經濟和政治基礎。

B. 賈誼、班固、張衡等人也不是作為文學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的和名聲的,說明文學在當時仍不具備獨立地位。

C. 以曹丕為代表的一批貴族認為真正有價值的,只有由文學表達出來的他們個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他們刻意作文,詩文從此開始具備自身的價值和意義。

D. “文的自覺”始于魏晉,從此文學不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文學家也漸漸有了自己獨立的地位。

4.B

5.B

6.C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uedu/xiandaiwen/1326659.html

相關閱讀:無機材料大師嚴東升:生而為國 閱讀附答案
有一種愚蠢,叫“用朋友圈試探人性”閱讀附答案
魯迅自傳閱讀答案
中學生課外閱讀訓練與答案:《如果麥子沒有考驗》
《論讀書》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