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常書鴻先生
樊錦詩
早在1927年,常書鴻先生就留學法國,學習油畫。1932年從國立里昂美術?茖W校畢業后,不斷參加里昂和巴黎的沙龍展,并連年榮獲各種榮譽獎,常書鴻以他對西方繪畫的獨特領悟,在油畫創作上達到了很高的造詣,如《懷鄉曲》《G夫人肖像》等作品,在當時就贏得了很高的聲譽!稇燕l曲》和《畫家家庭》等作品中還體現出常書鴻藝術中特有的一種中國情調。
20世紀30年代的常書鴻先生和很多在國外留學的畫家一樣,懷抱著振興中國藝術的大志,努力探索革新中國傳統藝術的道路。常先生在1933年至1935年間和幾位藝術家共同發起了“中國留法藝術家學會”,常常在一起探討中國美術發展的前途問題。他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對中國繪畫的發展及當時的畫壇進行了坦率的評論。他通過留學歐洲的藝術實踐,深刻地看到了當時中國傳統藝術的弊端,認為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追求,脫離了現實社會的藝術是沒有出路的。這些看法至今仍然令人深思。
1936年,常書鴻在巴黎看到了敦煌石窟圖錄,看到了吉美博物館所藏敦煌藏經洞出土的繪畫作品,這些繪畫作品正是1908年法國人伯希和在敦煌以非法手段獲取的。這些優秀的祖國傳統藝術使他感到十分震驚。他感到有責任回到祖國研究、繼承和發揚這些偉大的藝術。憑著一種強烈的愛國熱忱,他毅然回到了多災多難的祖國。
學習敦煌藝術,繼承祖國優秀的傳統藝術,創造新的時代藝術,可以說是常書鴻最初投身到敦煌藝術事業的初衷。在敦煌藝術研究所和文物研究所的長期艱苦工作中,常書鴻堅持研究臨摹敦煌壁畫。他臨繪了不少高質量的壁畫摹本,體現了他對敦煌壁畫色彩表現的深刻認識,以及對裝飾造型的把握,代表了敦煌研究院早期臨摹工作的成就。
作為敦煌文物研究所的所長。常書鴻領導著全所的保護和研究,工作任務艱巨而繁重,因而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臨摹和藝術創作。盡管如此,他始終沒有丟下畫筆,總在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進行著藝術創作活動,畫了很多敦煌及西北地區的風景和人物寫生,表現了畫家豐富的生活情趣,對敦煌和西北地區的深厚感情,及其極高的藝術造詣。直到晚年,他移居北京。仍然創作不息,并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一些大型繪畫作品,有的還被國外收藏,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對敦煌藝術的探索和研究始終貫穿在常書鴻先生的敦煌工作之中。他以一個藝術家敏銳的眼光看到了敦煌藝術在中國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價值,敦煌壁畫以其內容的無限豐富性、強烈的時代性以及廣泛的人民性,代表著中國古代藝術的精髓。但這樣一種偉大的藝術卻由于出自無名畫工之手,而得不到文人畫家的重視。為此,常書鴻先生發表了很多文章,介紹敦煌藝術的風格和特點,強調它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四十至六十年代,在國內對敦煌藝術的研究還非常不足,參考資料嚴重匱乏的情況下,常先生以他豐富的學識和藝術洞察力,對敦煌藝術的總結和概述,在當時具有開創意義,為后來的美術研究奠定了基礎,一些觀點和看法至今仍然具有啟發性。
常書鴻先生的理論修養是多方面的,他雖長期受到西方藝術的熏陶。但對中國傳統藝術也有著深刻的認識。因此,他對敦煌藝術研究體現著角度多、視野廣的特點。能夠從世界藝術的互動與發展中,看到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常先生在工作之余寫下許多動人的散文與小品,如《喜鵲的故事》《敦煌抒懷》等,反映出他對敦煌的無限熱愛,表現了一個藝術家豐富的生活情趣。晚年所著自傳《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全面地回顧了他的人生歷程,更表現出他對敦煌的無限眷戀之情。
(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1944年2月1日國立敦煌研究所在莫高窟成立,常書鴻被任命為第一任所長,他先后又從重慶、成都聘請了史巖、董希史等各方面的專家,在殘破荒涼、人跡罕至的莫高窟,住破廟,喝苦水,開展保護研究工作。(段文杰《悼念敦煌文物事業的開創者常書鴻先生》)
②(莫高窟)千佛洞,實際上不是一千個,除去已經廢圮的,他們共整理出四百八十六個。這些壁畫如果按一定寬度排起來,約有二十華里,可謂天下第一藝術長廊!這樣的壁畫,包括古代傳說、神話故事、佛經故事、古代人民生活寫照,甚至有天象圖、地理圖。所以要想對每一組或每一幅進行識別和注釋,就要閱讀大量書籍。包括哲學、歷史、宗教史、佛經、美術史等等。(穆靜《敦煌之戀》)
5.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作為一名中國人,常書鴻的很多油畫作品融入了一些中國情調,這源于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令他在當時的畫壇獲得較高的聲譽。
B.常書鴻在留學期間,結合藝術實踐,逐漸意識到當時的中國的傳統藝術要找到新的出路,就必須擺脫形式方面的要求,緊密聯系社會現實。
C.常書鴻熱愛繪畫,進入敦煌后他也沒有丟下畫筆,不僅臨繪了高質量的壁畫摹本,還創作了許多表現西北地區風物的作品。
D.常書鴻在法國看到敦煌藝術的圖錄及作品后毅然回國,立即投身于敦煌莫高窟的石窟保護、壁畫臨摹及研究工作,為保護民族瑰寶做出重要貢獻。
E.本文通過記敘常書鴻在藝術創作與學術研究等方面的內容,表現了一位杰出的藝術家熱愛藝術、熱愛敦煌、熱愛祖國的偉大情懷。
解析:選C、E。A項,“這源于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于文中無依據;B項,“就必須擺脫形式方面的要求”有誤,原文表述為“認為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追求,脫離了現實社會的藝術是沒有出路的”;D項,“立即投身于……”表述不準確,原文為“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臨摹和藝術創作”。
6.在對敦煌文化保護研究過程中,常書鴻需要面對哪些困難?結合文本簡要說明。
答:
解析:從原文中看,常書鴻在敦煌文化保護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除了在第五、六段外,還應關注“相關鏈接”中的部分內容。作答時,先概括后分析,不要遺漏要點。
答案:①工作環境艱苦:莫高窟人跡罕至,殘破荒涼,生活條件差。②工作任務艱巨而繁重:大量的壁畫需要臨摹、識別與注釋,需要閱讀大量書籍。③基礎條件差:國內參考資料匱乏,相關研究非常不足,人們對敦煌藝術的重視程度不夠等。
7.常書鴻的一生反映了一位畫家對中國傳統藝術的革新與探索,這在材料中有哪些體現?請簡要分析。
答:
解析:抓住題干中的“革新與探索”,準確篩選相關信息,然后分條作答即可。
答案:①探討中國美術發展的前途問題,并發表一些坦率的評論。②繼承優秀傳統藝術,創造新的時代藝術,對敦煌壁畫色彩表現有深刻認識,也有對裝飾造型的把握。③看到了敦煌藝術的價值,對敦煌藝術做出在當時具有開創意義的總結和概述,具有一定的啟發性。④用世界藝術的互動與發展的視角,對敦煌藝術的研究角度多、視野廣。
★8.常書鴻先生身上有著老一輩藝術家杰出的素養與品格。結合原文談談你的理解。
答:
解析:先對常書鴻“素養與品格”進行篩選和整合,再抓住這些要點進行分析。要做到觀點鮮明,辯證說理,言必有據。
答案:①熱愛祖國,甘于奉獻。他對祖國藝術瑰寶充滿熱愛,毅然回國,耗盡畢生心血,為敦煌事業的開創與發展做出杰出的貢獻。②深厚的繪畫功底和理論素養。他留學西方,學習油畫,對西方藝術及中國傳統藝術都有自己的認識,能夠多角度、大視野地發現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③眼光敏銳,善于發現。在留學期間就認識到敦煌石窟的藝術價值,回國后又能憑借自己的學識與藝術洞察力深入開展敦煌研究。④矢志不移,堅持不懈。在敦煌石窟的保護與研究中,能夠面對各種困難,從未放棄,為之后的敦煌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uedu/xiandaiwen/602877.html
相關閱讀:中學生課外閱讀訓練與答案:《如果麥子沒有考驗》
有一種愚蠢,叫“用朋友圈試探人性”閱讀附答案
無機材料大師嚴東升:生而為國 閱讀附答案
《論讀書》閱讀答案
魯迅自傳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