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與科舉是一對難兄難弟
劉海峰
在中國古代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書院與科舉是兩個相當獨特的方面。書院與科舉互相聯系又互有區別。書院是有形的,科舉是無形的;書院給人的印象多是建筑,科舉給人的印象多是制度。書院也有無形的制度,但不是最主要的特征;科舉也有有形的考場,但至今多已灰飛煙滅。
書院之名,始于唐玄宗時的麗正修書院和集賢書院。中唐以后,有許多準備報考進士科的士子隱居山林,潛心讀書,書院便由習進士業的士人讀書山林之風尚演進而來。過去多數學者都認為書院與科舉的關系是疏離的,或者說書院具有反科舉的傳統,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己逐漸改變了這一看法。作為儒家文明的產物,書院是宋明理學的策源地和大本營。理學作為宋以后儒家學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十分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書院生存的科舉時代,士人反對科舉只能居于修身齊家的層次,很難達致治國境界,更遑論實現平天下的理想。大多數書院教育家也是深明此理的,因此他們本人積極爭取應舉入仕,而且不反對書院學生應舉入仕,主要是勸導學生要學問、舉業并重。正如最著名的書院教育家朱熹所說的:居今之世,使孔子復生,亦不免應舉。反對科舉在當時既不合時宜,也不現實。如果能夠應舉入仕,具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和地位之后,往往反而可以獲得更好的宣傳自己學說的機會和條件。朱熹、陸九淵、湛若水、王守仁等書院大師都是考上進士之后,才有較好的學術和政治資本建立或修復書院,進行講學布道。因此,書院治學與應舉入仕有對立的一面,也有統一的一面。
19世紀西學東漸以后,處在清末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中國許多傳統的制度在歐風美雨的沖擊之下都逃脫不了被徹底否定的命運?涤袨椴粌H在1898年6月17日奏過《請廢八股試帖楷法改試策論折》,而且在該年7月3日也上過《請飭各省改書院淫祠為學堂折》,指出我國各直省及府州縣都有書院,可惜所課皆八股試帖之業等無用之學,請求將書院改制為新式學堂。光緒皇帝很快采納了康有為的建議。
所謂書院改制,其實就是廢止書院制度,教育的重心從中學轉軌為西學。書院改制、科舉停廢,筆者認為都是東西方文明沖突的結果。書院與科舉被廢止的時代,實際上是傳統的農業文明逐漸被現代工業文明所取代的時代。在社會進化的過程中,許多歷史上曾經起過重要作用的傳統事物都逃脫不了被淘汰的命運,例如,冷兵器被槍炮所取代、帆船被汽船所取代、國子監被大學堂所取代,等等。今天我們在看待騎兵、刀箭、帆船、園子監、書院、科舉等東西和事物的時候,應該歷史地看其價值與作用。1923年,毛澤東在《湖南自修大學創立宣言》一文中認為,書院的優點,沒有教授的管理,但為精神往來,自由研究,課程簡而研討周,可以優游暇豫,玩索有得。他兼采書院與學校之長,創立湖南自修大學,其教學和研究方法,對今天的教育改革仍有一定的示范意義。
(摘編自劉海峰《書院與科舉是一對難兄難弟》)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書院與科舉各有特色、互有區別但又互相聯系,在中國古代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B.中唐以后,一些讀書人為了參加科舉以求仕進,隱居山林,潛心讀書,書院也由此應運而生。
C.時代和現實鼓勵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如果孔子生活在那個時候,也很難不受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
D.科舉選拔只滿足個體修身齊家的愿望,對于治理國家和平定天下的宏愿則難以通過科舉實現,因而遭到士人的反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朱熹等人考上進士之后,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和地位,以此為資本在書院講學布道,體現了書院與應舉統一的一面。
B.書院治學強調學問,應舉入仕強調舉業,過去大多數學者認為二者有對立的一面,但這一看法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研究改變。
C.康有為先后呈上兩道奏折,分別針對科舉考試和書院提出改革,可以反映出二者在中國古代互相交織、難兄難弟的關系。
D.書院和科舉的發展與儒家文化有密切的關系,19世紀西學東漸,在東西方文化的沖突中,它們均趨于衰落。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科舉時代,書院中的讀書人為了實現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而參加科舉的行為,是理想和現實的折中。
B.我們應該歷史地看待傳統事物的價值與作用,即將其置于歷史發展進程中,看到其不再具有意義而難免趨于消亡的趨勢。
C.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已經證明,過去對書院的很多看法是不全面的,當下的教育可以從書院的教學中汲取有益經驗。
D.毛澤東兼取書院與學校之長,創立湖南自修大學,以期學生能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中展開研討,最終有所收獲。
參考答案:
1.D (對原文士人反對科舉只能,很難,更遑論理解有誤)
2.B (書院治學與應舉入仕二者有對立的一面這一看法并未被改變)
3.B (歷史地看待傳統事物的價值與作用還應該包括看到其在歷史上曾經發揮的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uedu/xiandaiwen/920820.html
相關閱讀:無機材料大師嚴東升:生而為國 閱讀附答案
《論讀書》閱讀答案
魯迅自傳閱讀答案
中學生課外閱讀訓練與答案:《如果麥子沒有考驗》
有一種愚蠢,叫“用朋友圈試探人性”閱讀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