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美慈善之比較閱讀答案(2012連云港中考語文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議論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中美慈善之比較梅砥憲 作為現代慈善事業發源地之一的美國一直是中國取經的對象,但是,只有厘清中美慈善發展經歷中的異同,才能用好這塊他山之石。經常有人懷有這樣的疑問:美國人民的慈善感情是怎么煉成的?他們怎么這么喜歡捐錢,而且怎么捐得這么放心?中國人怎么這么不相信別人?似乎這些搞慈善的人個個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那些慈善機構背后也一定有種種難以言說的貓兒膩。其實和中國一樣,美國的早期慈善家和慈善機構同樣經歷了大量質疑。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被認為是現代慈善事業的奠基人。他在1908年提出成立基金會之初,要求在國會立案,主動接受國會監督,但從總檢察長到總統都懷疑其動機是企圖用另一種方永久擁有其財富,國會也是抵制多于支持。最終,洛克菲勒基金會未能在聯邦政府注冊,只能于1915年在紐約州根據州法律注冊。但是仍受到聯邦政府的調查和抨擊。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前所長資中筠認為,圍繞著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辯論及其結果所產生的影響強化了基金會的獨立性:一是獨立于政府,確定其私人性質;二是獨立于其初始捐贈者或其家族,日益脫離其意志的影響。美國的基金會不僅要面對公眾的質疑,而且要面對政府的質疑,接受官方的調查。而中國國字頭的公募基金會則主要需要面對公眾,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不同。在信息公開制度不健全的現狀之下,中國公眾對基金會的質疑,往往直接轉化成憤怒。因此,盡管中國官辦公募基金會面臨的壓力更小,但其因此而承擔的風險卻大大增加。美國的慈善事業發端于民間,蓬勃于民間,盡管官方出于擔憂曾經采取過限制措施,但總體來看,民間不斷壯大的進程從未被中斷。中國的慈善事業盡管同樣發端于民間:1949年以前,來自西方國家的宗教組織、其他國內外非政府組織和個人在社會慈善救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當時育嬰堂、救濟院遍布全國大小城市。新中國成立后,幾乎所有非政府組織都在會主義改造中被取締,少部分則由政府接管,改組為官方的福利機構。學者熊培云呼吁重新尋找和發現社會的價值。只有官方重新肯定社會的價值,并從中抽身出來,中國慈善才能回到正常的軌道繼續前行。(節選自《環球慈善》。2011年8月)1.閱讀全文,簡要概括中美慈善事業的不同特點。(4分) 2.文章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來證明作者的觀點,試作分析。(3分) 3.根據文章信息,請你談談中國慈善事業的出路在哪里。(3分) 答案:1.美國的基金會不僅要面對公眾的質疑,而且要面對政府的質疑,接受官方的查;而中國國字頭的公募基金會則主要需要面對公眾。美國的慈善事業發端于民間,蓬勃于民間,民間不斷壯大的進程從未被中斷;而中國慈善雖同樣發源于民間,但后來或被取締或改政府官辦。2.(1)對比論證。將中美慈善事業進行對比;(2)舉例論證。列舉洛克菲的例子,育嬰堂救濟院的例子;(3)引用論證。引用資中筠的觀點。3.(1)肯定基金會的私人獨立性質,試著讓其脫離初始捐助者的影響。(2)讓政府華麗轉身,從慈善事業中抽身而出,尋找、發現并肯定社會的價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uedu/yilunwen/1153910.html

相關閱讀:《金字塔感言》閱讀練習及答案
議論文閱讀《跨越苦難》參考答案
《品味瑕疵》閱讀練習及答案
《財富與幸!烽喿x訓練及參考答案
王蒙《文化瑰寶與文化泡沫》閱讀練習及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