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徐懷謙《論狂狷》閱讀練習及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議論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論狂狷
徐懷謙
狂狷不是什么時髦的東西,“至圣先師”孔子對此早有論述。他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在孔子的心目中,中庸是最好的,狂狷是逼出來的。但他對狂狷沒有絲毫的貶義,為什么?因為他本人就是一個狷者的形象。他的那一套仁、義、禮、智、信雖然被后世的統治者尊為國教,但他生前周游列國時,餓得臉上呈菜色,“累累如喪家之犬”,是一個徹底的現狀下的失敗者,于是退而教書育人,不再求仕。
除伯夷、叔齊之外,較早的狷者還有不要堯的天下的許由,逃避晉文公的封賞、隱居綿山的介之推等,但總起來說,這樣的狷者并不多,而且上面提到的這些人都缺少狂的一面。既狂且狷,是后世出現的阮籍、嵇康、李白、李贄、徐渭等人。當代稱得上狂狷的,一個是大陸的錢鐘書,一個是臺灣的李敖。
狂狷如此之少,原因有二:一是需要本錢,二是要付代價。
清人葉燮論詩,說詩人須具才、膽、識、力。做一個狂狷者,同樣需要這些本錢。第一個本錢就是才,而且須是大才。古人說“恃才傲物”,這是有道理的,沒有才,想狂也狂不起來?韧僦橛竦腻X鐘書則說,即使司馬遷、韓愈住隔壁,自己也懶得去拜訪。李敖更是臉不紅心不跳地說:“李敖是五十年來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包辦者!薄609年的唐宋兩代才不過出了八大家,但是60歲不足59歲有余的李敖卻是以一當八,早已超過古人今人!
光有才,若沒有膽、識和力,不過是個才子而已。真正的狂狷者,都是要有一身錚錚傲骨的。這身錚錚傲骨便是由才、膽、識、力經多年磨礪、淬火、凝鑄而成。當年,在“文化大革命”中,當瘋
狂的紅衛兵闖進錢府抄家時,一介書生錢鐘書居然據理力爭,最后與紅衛兵以拳相向,大打出手。這與許多儒生的囁嚅、萎縮是迥乎不同的。
今天,我們飯后閑談或寫文章論及狂狷的時候,當然覺得痛快淋漓,但狂狷者所處當世卻是并不輕松的,有時要付出相當高昂的代價,甚至是一條生命。“非湯武而薄周孔”的嵇康死在司馬昭的刀下,“天子呼來不上船”的李白不得不慨嘆“行路難”。李敖罵蔣介石、斥國民黨,于1970年和1 982年兩次被捉入獄,前后近十年之久。令人稱奇的是,在遭受苦其心志的“皮肉生涯”之后,每次他都能重整旗鼓,挺槍再戰,狂態絲毫不讓當年赤身露體、擊鼓罵曹的禰衡。
狂狷與殺頭有時是劃等號的,這一點狂狷者本人是清楚的。可是為什么在中國文人中居然形成了一個狂狷的傳統(盡管為數不多)?只能用老子的話解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實,誰都怕死,只是有值得以死相拼的東西存在,那就是道義、真理。
狂狷雖然在很多情況下被視為異端,但究其實,卻是一種本真。只是這種本真,在鄉愿、好好先生、和事佬、巧言令色之徒、小人、奴才、貪官污吏等充斥的現實面前,就顯得有些扎眼,有些讓當權派和假道學們不舒服。比如,李敖就說:“我是真人,一切以本色相見!彼倪@種本色,在“集體逃避現實”的臺灣知識分子中間,就顯得狂狷味十足。以身殉“日心說”的布魯諾雖是真理的化身,在當時卻被定為異教。
說到底,狂狷是本色,是學不來的。我們不必擔心狂狷會成為一種時髦,也不必像呼喚崇高、呼喚圣潔一樣呼喚狂狷。一個社會,狂狷多了肯定不是好事;但如果沒有狂狷,也未必就是好事。
(摘自《華章》雜志)
1. 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狂狷者表現的一項是
A. 錢鐘書看不起司馬遷、韓愈;在“文革”中,當瘋狂的紅衛兵闖進錢府抄家時,他據理力爭,甚至與紅衛兵以拳相向,大打出手。
B. 把天下治理得很好的堯要把天下讓給許由,而許由不要堯的天下;對晉文公回到晉國當上國君有功的介之推,逃避晉文公的封賞,隱居綿山。
C. 嵇康“非湯武而薄周孔”,死在司馬昭的刀下;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不得不慨嘆“行路難”。
D. 李敖斥罵國民黨、蔣介石,入獄近十年,遭受皮肉之苦后,仍重振旗鼓,挺槍再戰。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真正的狂狷者,都是要有一身錚錚傲骨,不但要有才,還要有膽、識和力。
B. 當代社會狂狷者很少,一個是錢鐘書,另一個是李敖。究其原因,一是需要本錢,二是要付出代價。
C. 李敖遭受入獄的“皮肉生涯”之后,每次都能重振旗鼓,挺槍再戰,但狂態卻比不上當年赤身露體、擊鼓罵曹的禰橫。
D. 狂狷雖在很多情況下被視為異端,但卻是一種本真,以身殉“日心說”的布魯諾即是證明。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孔子本人是一個狷者,他認為中庸是最好的,狂狷是逼出來的。他周游列國失敗后退而教書育人,不再求仕,就是最好的證明。
B. 狂狷者的錚錚傲骨受到后世論者的贊賞,但對其本人而言,他們在當世是要付出生命代價的。
C. 狂狷者究其實是一種本真,這種本真在小人、奴才、和事佬、貪官污吏等充斥的現實面前顯得有些扎眼,有些讓當權派和假道學們不舒服。
D. 狂狷是本色,不會成為人人追求的時髦,也不需要大力提倡與呼喚。對于一個社會而言,不能沒有狂狷者,但也不宜過多。
【答案】
1. B 2. C 3. B
【解析】
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能力。題干要求選出“不屬于狂狷者表現的一項”,B項,許由與介之推屬于狷者形象,不屬于狂狷者。故選B。
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題干要求選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C項,“但狂態卻比不上當年赤身露體、擊鼓罵曹的禰橫”說法錯誤,原文是李敖的狂態“絲毫不讓”禰橫。
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題干要求“不正確的一項”,B項,“狂狷者的錚錚傲骨受到后世論者的贊賞,但對其本人而言,他們在當世是要付出生命代價的”說法不正確,原文是“(狂狷者)有時要付出相當高昂的代價,甚至是一條生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uedu/yilunwen/1269650.html

相關閱讀:議論文閱讀《跨越苦難》參考答案
《品味瑕疵》閱讀練習及答案
《財富與幸!烽喿x訓練及參考答案
王蒙《文化瑰寶與文化泡沫》閱讀練習及答案
《金字塔感言》閱讀練習及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