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美國學前教育早期學習標準解讀及啟示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國外早教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00年7月,全美幼教協會(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EducationofYoungChildren,簡稱NAEYC)理事會達成一致意見:開發早期學習標準應成為協會目前發展的一個優先課題。與全美幼教協會長期協作的美國教育部早期兒童專家協會(NationalAssociationofEarlyChildhoodSpecialistsinStateDepartmentofEducation,簡稱NAECSSDE)立即積極響應。經過兩年多的調查與研究,全美幼教協會理事會和美國教育部早期兒童專家協會成員于2002年11月一致通過了一項重要的聯合聲明:《早期學習標準:為成功創設條件》。該聲明已被美國學校高級首腦委員會和美國兒科學會認可,也得到全美小學校長協會響應。

一、《早期學習標準:為成功創設條件》的框架概覽

全美幼教協會和美國教育部早期兒童專家協會聯合發布的這份聲明,提出了有效開發和實施早期學習標準的四個基本條件以及每個基本條件所蘊含的內容。

第一個基本條件:有效的學習標準的內容和預期的結果必須是有意義的、與兒童的發展相適宜的

該條件包含如下內容:(1)早期學習標準應關注早期兒童的發展和學習的所有領域。(2)早期學習標準必須對兒童目前的生活和未來的學習與發展有積極的影響。(3)早期學習標準應把研究建立在早期學習發展的特點、過程、順序、遠期成果的基礎上。(4)早期學習標準在確定學習內容與預期結果時應該與兒童的實際年齡或者發展水平相適應。

第二個基本條件:有效的學習標準的開發與修訂是參與者協商溝通的過程

該條件包含如下內容:(1)早期學習標準的開發和修訂離不開相關專家的鑒定。(2)早期學習標準的開發和修訂需要眾多參與者的介入。(3)早期學習標準的參與者應該有權利共享標準開發過程的各種信息。(4)早期學習標準的開發和修訂是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的系統、互動的過程。

第三個基本條件:有效的學習標準只有通過有利于所有兒童發展的實施過程和評價才能獲得成效

該條件包含如下內容:(1)早期學習標準需要有與之相配套的符合兒童興趣和能力的公平有效的課程、課堂實踐和教學策略。(2)評價兒童發展的工具應具有技術性、發展性、文化性的特質,能產生廣泛的、有用的信息。即能清楚地反映學習標準中所界定的學習內容和預期學習結果。(3)所獲得的評估信息必須有利于兒童的發展,而不能用它來懲罰兒童或將兒童分等。評估和責任核定系統應有助于教育實踐和教育服務水平的提高。

第四個基本條件:有效的學習標準需要早期兒童教育方案、教育專業人士、家庭的大力支持

該條件包含如下內容:(1)早期學習標準必須有好的實施環境,即以研究為本的早期兒童教育方案和各種有助于產生高質量教育方案的適宜的環境資源。(2)從事早教的人士應該接受有意義的職業發展的崗位培訓,以獲得與實施早期學習標準相關的知識、技能。(3)家長應該為早期學習標準的開發提供良好的溝通機會和積極的支持,成為促進兒童有效學習的一個最積極的關鍵成員。

二、對我國學前教育的啟示

中國和美國的社會制度和經濟發展水平雖然不同,但是美國學前教育領域研究風氣濃厚,早期學習標準的制定以兒童為心理與行為發展規律的研究為依托,因此,美國早期學習標準無疑對我國學前教育有重要的啟示。

1.高質量的學前教育能讓兒童一生持續地學習,有尊嚴、有質量地生活

《早期學習標準》指出,高質量的學前教育應促進兒童認知、語言、身體、社會、情感等各方面的和諧發展,為今后的學習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然而,當前我國有些地區推行的以智力開發、識字為特色的“重點班”或“培訓班”,只重知識灌輸、技能訓練,輕主體意識、學習興趣,完全忽視了兒童自我能力的培養和積極情感的體驗。這實際上是一種“拔苗助長”的短視行為。研究表明,大量的專門用于辨別和記憶的活動、長時間的技能訓練,固然能使兒童的知識、技能日益豐富,但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未必與日俱增,甚至相反。超前學習雖能產生短期效果,但從長遠來看,兒童上小學三、四年級后優勢明顯消退,容易出現厭學、學習興趣下降等情況?梢,幼兒教育就像造房子打基礎,任何偏頗都會對一個人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改變人生軌跡。

2.學前教育發展需要質量監督與評價機制作保障

《早期學習標準》提到了評價功能的重要性,高質量學前教育需要質量監督與評價機制作保障。近年來,我國各種社會力量辦的幼兒園發展很快,如浙江省有幼兒園11367所,其中社會力量辦幼兒園9273所,占總數的81.58%;在園幼兒127.85萬人,其中社會力量辦幼兒園在園幼兒82.75萬人,占總數的65%。但現有的辦園體制改革,比如幼兒園承辦者資格、辦園條件、教師資格、登記注冊、收費標準、辦園質量與督導評估等,與建立現代教育制度、完善育人機制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因此,學習與借鑒他國的經驗與長處,有利于我們自身的發展與進步。據悉,已有幼教機構開始將國際質量管理的思想精華和操作方法引入幼教管理中,從而提高管理水平,最終提高教學質量。這種教育質量管理不僅具有科學依據,而且有著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

3.解決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問題是學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全美幼教協會與美國教育部早期兒童專家協會在共同制定早期學習標準時,就指出應該考慮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特點,將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有機地銜接起來。從我國的情況看,兒童入學存在著不適應癥,這種不適應癥是由下列“斷層”造成的:(1)學習方式的斷層。小學中正規的科目學習方式與幼兒園的自由游戲、探索學習和發現學習方式有較大區別,兒童必須有時間加以適應。(2)社會結構的斷層。兒童入小學后與幼兒園的友伴分離,不得不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系,尋找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并為同伴所認同。(3)期望水平的斷層。家長和教師都會給予上學的孩子新的期望和壓力,為了孩子的學業而減少兒童游戲、看電視的時間等。(4)學習環境的斷層。幼兒期的自由、活潑、自發的學習環境轉換成分科學習、有作業、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境,兒童容易陷入不專注狀態或產生學習障礙。因此,在幼小銜接問題的處理上,既不能忽視幼兒園本身的特點,又不能把幼兒園與小學等同起來。尋找兩者的契合點是學前教育刻不容緩的任務。

4.關注教育弱勢群體,促進現代教育公平

《早期學習標準》指出:“所有的殘疾兒童和處境不利的兒童都應受到高質量的與其發展相適應的幼兒教育。”這種關注每個兒童的做法對于我們重新思考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盡可能地體現現代教育的公平性原則具有借鑒意義。盡管從整體上看,我國當前教育發展的勢頭很好,但部分地區由于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教育的“貧富分化”愈演愈烈,教育不均衡問題日益凸現,許多教育弱勢群體因家庭經濟困難而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甚至失去同等的受教育機會。在社會轉型期,由于教育弱勢群體所占的比率較大,不僅包括原有的貧困地區農村兒童,特別是女童,而且包括新出現的下崗職工子女、流浪兒童、流動兒童(農民工子女)等群體。因此,為保障弱勢群體公平的教育權利與機會,政府作為資源配置的主體應當積極探索教育救助政策,從政策運行出發對教育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合理配置,確保各階層受教育群體和個體的受教育權利相對平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045760.html

相關閱讀:日本媽育兒:鍛煉孩子意志
海外育兒:音樂使寶寶聰明
美國膽大心細是這樣鍛煉的
美國女婿給孩子設定的家務計劃
盤點流行“磨難教育”的6個歐美國家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