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制造,在全球通行的含義是:高品質高價格。那么,“德國制造”的小朋友“質量”如何呢?跟“中國制造”的有區別嗎?
教育兒童是父母的自然權力和義務,這是德國的憲法明文規定的。嬰幼兒期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人。幼兒教育還是社會教育的一部分,并未納入學校的教育體系,是由少年軍領導管理的。他們這樣認為:
1、孩子是一個人,但他需要時間去發展成為一個人;
2、孩子是一個歷史的人,他總是出生在某個空間,社會的某個階層以及某個時代背景'他還面對未來不斷變化的歷史;
3、孩子是生活在一個與他互動的社會空間,他需要與同伴、成人、社區以及鄉土文化建立各種各樣的關系(非常重視幼兒的社會性);
4、強調孩子生活在一個與他息息相關的生態環境中,海水、太陽、石子、樹林、沙子等等都是他所要探索和利用的(所以很重視孩子發展與自然、社會的關系);
智育:德國幼稚園注重孩子的探索性
在德國的幼兒園里,沒有大、中、小班的區分,所有的幼稚園不分公立還是私立的,全部采用混齡編班的體制。德國的幼教界一致認為,幼兒在混齡的班級里更有利于成長,這樣孩子可以熟悉各種社會行為,而且能夠培養孩子互助友愛的品質。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的時代里,混齡編班能夠讓孩子體會到大家庭中兄弟姊妹一起成長的感覺,也使孩子懂得禮讓,懂得分享,使孩子們相處更加的融洽、和諧。(德國幼稚園不以認知教育為主要的教育目標,所以混齡編班不至于影響課程的安排。
在德國大部分的幼稚園只提供半天班。其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更加充分,使孩子真正體會到親子的樂趣。德國幼教界非常強調親職教育,并認為它是無法通過幼稚園教育來取代的。鑒于此,幼稚園盡量只提供半天班,只有少數的幼稚園提供全天班,幫助那些因是單親家庭、或雙親均為大學生、亦或父母正在接受職業訓練家庭照顧和教育幼兒。一般家中有0~3歲幼兒的父親或母親可以向所屬工作單位申請長達三年的教育假,留職停薪,而政府在此段時間內每月發給父母教育津貼,因此在德國收0~3歲幼兒的托兒所數量并不多。有3~6歲幼兒的家庭通常父母親中會有一方只上半天班,所以讀半天班的幼兒下午可以在家中接受家庭教育。在這種福利體系下,德國的幼稚園只要提供半天班即可滿足大部分家長的需要。……家庭氣氛與寶寶心理健康
在德國的教育中,非常強調孩子在游戲中學習的方式,因此幼兒園中對孩子并不進行分科教學。而且幼兒在未進入小學之前,也不要求得會寫字母,認識字和計算簡單地加減法,幼兒回家后也沒有必須要做的作業。他們更加注重孩子興趣的培養,以及孩子在玩耍中所表現出來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的鍛煉。
德國的幼稚園把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理念作為出發點,根據孩子直線思維、重復思維的特點,采用情境教學,園內以角落主題布置為主,便于孩子通過情境更好的認識大自然、接觸事物。德國的幼稚園還特別注重幼兒的社會行為能力的發展,如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互助合作的能力的等等。
德國制造,在全球通行的含義是:高品質高價格。那么,“德國制造”的小朋友“質量”如何呢?跟“中國制造”的有區別嗎?
教育兒童是父母的自然權力和義務,這是德國的憲法明文規定的。嬰幼兒期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人。幼兒教育還是社會教育的一部分,并未納入學校的教育體系,是由少年軍領導管理的。他們這樣認為:
1、孩子是一個人,但他需要時間去發展成為一個人;
2、孩子是一個歷史的人,他總是出生在某個空間,社會的某個階層以及某個時代背景'他還面對未來不斷變化的歷史;
3、孩子是生活在一個與他互動的社會空間,他需要與同伴、成人、社區以及鄉土文化建立各種各樣的關系(非常重視幼兒的社會性);
4、強調孩子生活在一個與他息息相關的生態環境中,海水、太陽、石子、樹林、沙子等等都是他所要探索和利用的(所以很重視孩子發展與自然、社會的關系);
智育:德國幼稚園注重孩子的探索性
在德國的幼兒園里,沒有大、中、小班的區分,所有的幼稚園不分公立還是私立的,全部采用混齡編班的體制。德國的幼教界一致認為,幼兒在混齡的班級里更有利于成長,這樣孩子可以熟悉各種社會行為,而且能夠培養孩子互助友愛的品質。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的時代里,混齡編班能夠讓孩子體會到大家庭中兄弟姊妹一起成長的感覺,也使孩子懂得禮讓,懂得分享,使孩子們相處更加的融洽、和諧。(德國幼稚園不以認知教育為主要的教育目標,所以混齡編班不至于影響課程的安排。
在德國大部分的幼稚園只提供半天班。其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更加充分,使孩子真正體會到親子的樂趣。德國幼教界非常強調親職教育,并認為它是無法通過幼稚園教育來取代的。鑒于此,幼稚園盡量只提供半天班,只有少數的幼稚園提供全天班,幫助那些因是單親家庭、或雙親均為大學生、亦或父母正在接受職業訓練家庭照顧和教育幼兒。一般家中有0~3歲幼兒的父親或母親可以向所屬工作單位申請長達三年的教育假,留職停薪,而政府在此段時間內每月發給父母教育津貼,因此在德國收0~3歲幼兒的托兒所數量并不多。有3~6歲幼兒的家庭通常父母親中會有一方只上半天班,所以讀半天班的幼兒下午可以在家中接受家庭教育。在這種福利體系下,德國的幼稚園只要提供半天班即可滿足大部分家長的需要。……家庭氣氛與寶寶心理健康
在德國的教育中,非常強調孩子在游戲中學習的方式,因此幼兒園中對孩子并不進行分科教學。而且幼兒在未進入小學之前,也不要求得會寫字母,認識字和計算簡單地加減法,幼兒回家后也沒有必須要做的作業。他們更加注重孩子興趣的培養,以及孩子在玩耍中所表現出來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的鍛煉。
德國的幼稚園把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理念作為出發點,根據孩子直線思維、重復思維的特點,采用情境教學,園內以角落主題布置為主,便于孩子通過情境更好的認識大自然、接觸事物。德國的幼稚園還特別注重幼兒的社會行為能力的發展,如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互助合作的能力的等等。
德國重視孩子善良品質的培養
愛護動物
愛護小動物是許多德國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課。在孩子剛剛學會走路時,不少德國家庭就特意為孩子喂養了小狗、小貓、小兔、小金魚等小動物,并讓孩子在親自照料小動物的過程中,學會體貼入微地照顧弱小的生命。
幼兒園也飼養了各種小動物,由孩子們輪流負責喂養,還要求孩子們注意觀察小動物的成長、發育和游戲,有條件的還須作好“飼養記錄”。孩子們正式入學后,他們的作文中常常會出現有關小動物的生動描繪,其中優秀的篇章會被教師推薦為范文在壁報發表。此外,利用自己積蓄的零用錢來“領養”動物園里的動物,或捐款拯救瀕臨滅絕動物也是德國小學生熱衷的活動。
德國的中小學還普遍開展有關“善待生命”的討論或作文比賽。一個13歲的男孩以充滿愛憐的筆調,記錄了他為一只小鳥醫治創傷,后來又將其放歸大自然的過程,文章榮獲了該校“善待生命作文大賽”的第一名。相反,虐待小動物的孩子輕則須接受批評或訓導,重則可能受到大人的懲罰,如果效果不明顯,還可能被送去作心理治療,因為這是比學習成績滑坡更為重要的“品德問題”。
德國人在這方面絕非小題大作——越來越多的德國人已有這樣的共識:小時候以虐待動物為樂的孩子,長大了往往更具暴力傾向。
同情弱者
同情、幫助弱小者也是德國人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內容。在成人社會的倡導、鼓勵下,孩子們幫助盲人、老人過馬路早已蔚然成風,為身有殘疾的同學排憂解難也并不是什么新鮮事。
法蘭克福有一個孩子粗暴地將上門乞食的流浪者驅趕出門,全家人特意為此召開了家庭會議。大人們嚴肅、耐心地啟發孩子:流浪者盡管穿著邋遢,同樣享有人的尊嚴。使孩子明白了一個道理:仰慕強者也許是人之常情,而同情弱者更是美好心靈的體現。后來,孩子建議邀請此受辱的流浪者來家作客,大人們則毫無保留地支持。
寬容待人
“寬容待人”被德國人普遍認定為一個人“善良品質”的一方面。一個叫雪麗的7歲小女孩在自己的生日晚會上遭到好友梅芙的無端搶白而感到大丟面子,因而試圖報復以泄心頭之恨。但后來在母親的勸說下,她通過和梅芙談心了解到:當時梅芙喂養的小兔子突然死去,心情十分沮喪,故難免“出言不遜”。在經過一番“將心比心”后,雪麗寬容地原諒了梅芙,兩個小伙伴的友誼更深厚了。
唾棄暴力
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時,德國人還十分重視“反面教員”的作用。對那些中小學校校園里出現的恃強欺弱的所謂“小霸王”,校方的反對態度非常鮮明。據悉,凡經2次記過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即果斷地予以開除,接著再由“不良少年管教部門”給予管教。
對于影視節目中頻頻出現的暴力鏡頭,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十分注意引導孩子以“批判”的眼光來審視。
德國制造的武器之精良舉世聞名,但德國人并不贊成玩具商開發高科技“暴力玩具”,更不支持孩子(特別是男孩)與玩具槍炮、坦克為伴。因為德國研究者已找到了越來越多證據證實:小時如經常用玩具“模擬殺人”,長大后難保是否能成為和平人士。一些聯邦議員也指出:讓德國男童少與玩具槍炮為伴是“明智”之舉。也許,還能預防德國重蹈“歷史覆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056327.html
相關閱讀:美國女婿給孩子設定的家務計劃
盤點流行“磨難教育”的6個歐美國家
海外育兒:音樂使寶寶聰明
美國膽大心細是這樣鍛煉的
日本媽育兒:鍛煉孩子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