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個爸爸,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所成”。不一定要有多大的成就,但起碼不要碌碌無為頹廢一生就好。
哪三類孩子學業上容易有所成?
1.獨立自主
獨立自主的孩子能夠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妥當,有時間觀念和辦事原則,懂得分輕重,不用爸爸擔心。
一般來說,他們會經常說出下面的話:
我作業寫完了,去看半小時電視。
我吃飽了,先去做作業。
我在收拾書包,然后就睡覺。
獨立自主的孩子懂得自己安排時間,自己發現并解決問題,完全不用爸爸操心,活生生的貼心小棉襖。
2.注意力集中
注意力是一種能力,而注意力集中,則是一種表現。研究表明,改善視覺、聽覺注意力可使 LD 兒童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習成績提高,情緒和行為改善。[1]
一般來說,他們會有這樣的表現:
課間的時候,其他同學在打鬧,他們能夠很認真專注的在座位上一動不動,低完成當天作業。就算在吵雜的公交車上,也能夠看書看得津津有味。
就像小學里流傳的故事,毛主席在菜市場中仍能專注看書,這其實就是注意力集中的表現。孩子能夠專心致志,自然能夠有更高的效率。
3.思維活躍
思維活躍的孩子都比較機靈,他們總是特別多想法和點子,有時候爸爸面對孩子的古靈精怪,也就只能舉旗投降了。
一般來說,他們經常會這么做:
老師在黑板上寫這道題的解法,然后他們就會舉起小手說,“老師我有更加簡便的。”晚上做作業的時候,總能夠想出更加快捷的方法完成作業,甚至還會“鉆空子”。
這類型的孩子富有創造性,同時懂得找到“最優解”,讓自己能夠更容易達到目標。
相信講完這三種類型的學霸孩子以后,爸爸們都會有點小羨慕,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這樣,那么要怎么做才能夠培養出這三種類型的孩子呢?
1.端正教育態度,轉變教育觀念
爸爸想要培養孩子成為這三種類型的人,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先要端正并扭轉家庭的教育觀念。
由于舊中國曾是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的國家, 封建專制思想根深蒂固。在家庭中, 爸爸具有絕對的權威。
不僅如此,在這種觀念下,兒女對父母必須要絕對服從,否則就是不孝、不敬。因此, 中國傳統家庭教育方式是強調懲罰的作用。所謂“不打不成器”、“棍棒出孝子”這些諺語,都是這方面的最好體現。
就算是當今社會,這種傳統教育理念依然在某些爸爸的腦中根深蒂固。然而事實上,這種懲罰式教育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它會使孩子失去獨立自主意識和能力。
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新確立我們的教育理念。爸爸們要把這種“懲罰式”教育轉換為“民主式”教育。
而要做到民主教育,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擺正自己與孩子的位置。爸爸應該深刻地認識自己既是孩子的父親、長輩,也是孩子最親密、最要好的朋友,彼此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
其次,在進行家庭教育的時候,爸爸要耐心,采取啟發式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與孩子一起討論研究問題,由孩子自己作出判斷。
而當孩子不能作出正確判斷時,應耐心引導,千萬不能采用指責的口吻訓斥孩子,這樣做會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
而當爸爸能夠扭轉家庭的教育理念,采取民主教育的話,那么就有助于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助培養孩子的堅強毅力和進取精神。
2.“愛”和“嚴厲”要結合起來
在家庭教育里面,愛,一直都是孩子能力發展的各項前提。
注意力也好,思維力也好,其實都是孩子從家庭中鍛煉而來的,而這種鍛煉的前提,則是家庭“愛”的氛圍。
在家庭中, 如果沒有愛, 父母與子女就沒有共同語言,感情就不能融洽,教育就難有成效,而各項能力,也就出不來了。
一般來說,能充分享受父母之愛的兒童, 其性格都比較開朗、活潑、精神愉快、情緒穩定, 身心得到健康發展。這對于培養和提高他們各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爸爸給予孩子的愛還是得有度的,不然就會變成溺愛了。溺愛孩子會導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問題。實際上,“愛”與“嚴”是不可分的,只愛不嚴不是愛,而是害。
因此, 爸爸既要愛護、關心孩子的成長,又要嚴格要求,絕不能無原則遷就。所謂“嚴”,就是從小要對子女提出嚴格的要求。
這點上,可以嘗試在孩子幼兒期時,就從他們的日常生活入手,給他們足夠的鍛煉機會。如讓孩子送信、取報、取奶、澆花等,做得好給予表揚鼓勵,做得不好的給予幫助。
在給予孩子鍛煉的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多接觸外面的世界, 讓他們能夠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也能夠讓他們更有成就感,那么孩子的注意力和思維力,也就可以得到成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117609.html
相關閱讀:跳繩益處多能讓孩子變聰明
彈跳運動 讓寶寶IQ動起來
孩子都喜歡的簡單跳躍游戲
過分灌輸知識不利大腦發育
如何提升孩子對興趣學習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