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快板
第一樂章的風格主要是如歌的,精神飽滿的,莫扎特在這部協奏曲的第一樂章中沒有一個華彩樂段,但我個人認為,該樂章有很多經過句可以處理的較為自由,使它變得類似于華彩樂句,對某些節奏也可以適當地做出靈活處理,使其沒有僵硬生澀之感。樂句往往是富于表情地開始,逐漸的達到光輝燦爛的結尾,力度變化往往用來強調對比性,特別是在演奏經過句時,應將連續的經過句呈臺階式前進。在這部作品中,莫扎特在很多樂句上使用了不同音區對比的方法,使人聯想到不同的聲樂角色。對于低音區一般使用強的力度,而高音區則相反,這樣一來,可以大大豐富樂曲的色彩,使之更具感染力。
恬靜的柔板
第二樂章勾勒出一幅莫扎特晚年的心境。面對困難痛苦掙扎,卻屢戰屢敗。當結尾孤獨的主題再次奏響時卻已身心疲憊,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漸弱到消失,像孤魂在飄,失望直至絕望....。.單簧管用高音區明亮的音色,在平穩弦樂支持下奏出優美而恬靜的主旋律,帶有明顯室內樂的風格。許多樂評家都說這是只有在登上天堂時才能感覺到的美妙音樂。正應了那句話“音樂深奧嚴謹而又虔誠的性格,最能引導演奏者對樂曲產生靈感與演奏激情”。
輕松的回旋曲
第三樂章一改前面慢板沉重的曲調,顯得輕松而有趣,它以音域或節奏對比造成幾分幽默的氣氛,在表達歡樂光彩的同時又含有一絲淡淡的哀怨。
美國導演西德尼?波拉克于1985年拍攝的《走出非洲》是一部富有內涵的藝術電影,它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作音樂等7個獎項,其中就大篇幅的運用了莫扎特的這首《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莫扎特充分運用單簧管音域的兩極,表達出在充分歡樂與光彩中也有短暫的悲哀。
這部作品創作至今已逾200年,但卻一直是在莫扎特的眾多作品中獨占鰲頭。經過不同的演奏大師和指揮家們的各自理解演繹出不同的版本,它正是以它那優秀的適合演奏的技巧和獨特的抒情旋律,吸引著藝術家們和喜愛藝術的人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172374.html
相關閱讀:春季寶寶戶外踏青4大注意事項
促進小寶寶聰明的重要因素
讓孩子變笨的十件錯事
學習至深夜 為啥成績上不去
讓音樂成為放飛心靈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