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些事物的探索精神都源于興趣,如果沒有興趣就沒有探索,進而就沒有創造。所以只有培養寶寶對科學的興趣,才能激發寶寶的創造力。那么,作為幼兒園老師,該如何培養寶寶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呢?
一、組織觀察,引起興趣,激發潛能
觀察是幼兒認識周圍事物的最佳途徑?梢越M織幼兒到大自然中去觀察,積極引導幼兒在觀察中思考,在觀察中學習。通過讓孩子們親自看一看,摸一摸,聽一聽,使他們對周圍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認識“四季”這個活動中,根據季節的不同組織幼兒去觀察天氣的變化,感受氣溫的冷暖,欣賞農村自然景物,觀察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了解人們的勞動情況。讓他們自己去尋找四季的不同特征。
二、動手操作,培養興趣,發展潛能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讓幼兒主動參與,親自動手做一做是探索科學奧秘的有效方法。為了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增強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在設計科學活動時,注重讓幼兒動手操作這一環節,盡可能利用農村豐富多樣的材料,讓幼兒親自去嘗試,去體驗。在認識“沉浮”活動中,向幼兒提供許多嘗試沉浮的材料,讓幼兒試一試哪些材料是沉的?那些材料是浮的?然后讓幼兒想辦法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浮在水面的東西沉下去。
三、科學安排,增強興趣,表現潛能
科學教育和美術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能把枯燥、深奧的科學知識變成具體的、感性的、生動的、富有審美情趣的藝術作品,使很難理解和說清的科學現象,變成幼兒感興趣的美術創作,從而使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得以增強。先組織幼兒到戶外認識各種樹葉,并收集了許多葉子,然后讓幼兒根據葉子形狀的不同,創造性地設計出自己喜愛的動物、人物等等。然后用葉子構畫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藝術作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作品編成一個個故事講給大家聽,此時,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和發展。
四、積極評價,鞏固興趣,升華潛能
幼兒由于其年齡特征的關系,對任何事物都極易產生興趣,但往往持續時間不長,經常“喜新厭舊”、“見異思遷”。對于剛培養起來的興趣,對某些方面的特長要善于發現并加以鞏固。而對幼兒進行積極評價無疑是鞏固興趣的絕好途徑。在添畫真有趣活動中,帶幼兒去尋找生活中各種各樣圓的東西,認識它們的名稱。然后讓幼兒在一個事先畫好的圓圈上添上幾筆,使其變成一樣圓的東西。及時抓住機會,適時對每個幼兒的作品進行評價,促使幼兒稚嫩的心靈有成功感、滿足感。不管幼兒畫的怎樣,都盡可能地鼓勵,讓他們的尾巴翹到天上。這樣他們才覺得有趣,才能充分發揮想象力,養成敢于想象,善于想象的良好習慣。也正因為鞏固了興趣,幼兒的想象、創造潛能才會被充分挖掘,最終實現升華。
五、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根據目標,有目的的投放,并進行及時調整、更換。如在活動室一角,設立科學區,這里是孩子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盡情發揮和發展的地方。孩子們通過對木塊、鐵釘、圖釘、曲別針、大頭針、磁鐵塊、電池、小電珠等各種物品的觀察、擺弄,自己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現象。明白了什么材料能導電、什么材料不能導電,電池怎樣放置,小電珠才能亮起來。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了解了它們的名稱、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等及與人類的關系。
六、注重幼兒的探索過程
讓幼兒探索,并不是說不給幼兒一點啟發、指導。教師應在他們有危機、挫折時,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給予適當的引導,做一個“熱情而積極的鼓勵者、支持者、有效而審慎的引導者”。那么,活動中教師啟發性的語言相當的重要。教師應善于采用啟發性的指示或暗示,鼓勵幼兒創造性思維。在科技活動中幼兒通過親自動手實踐,必然會遇到許多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過程中引導幼兒會創造性思維的方法,提高創造性思維的質量?萍蓟顒咏虒W,正是要求幼兒憑借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并培養幼兒主動探求知識,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師的提示,在探索性活動中,幼兒將自己發現的現象與自己原有的認識加以比較、分析、判斷,進而獲取科學知識經驗。
七、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讓幼兒體驗成功
在以往設計探索部分的活動程序時,教師總會不自覺地安排講解示范,害怕孩子不按照教師設計好的意圖進行活動,每一個環節之前都會提一些要求,這種做法實際是剝奪了孩子的探索權利,只重了成功而忽視了教育的過程。對幼兒來說,正是面對失敗,他們才會去思索、揣摩、調整。教師在指導中應十分重視幼兒的發現,善于從幼兒反饋中吸取經驗,把握時機,及時有效地給予拓展,使活動得以深入。
教師在指導幼兒進行探索性活動的過程中,尤其對幼兒討論和表述不可忽視,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能力與水平,允許他們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述,有單純語言表述的,有語言和動作相結合表述的,還有單純動作演示的,鼓勵幼兒表述科學探索與制作過程中的經歷,展現幼兒在活動中的思維過程,借以擴展全體幼兒的思路,做到資源共享;也可運用多種形式的表格來反映幼兒的操作內容和結果。還可以讓幼兒展示他們制作的“新產品”,引發他們再次思考。
八、鍛煉幼兒的意志
科學活動是一種動態的活動,是人的一種特殊的活動,它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經過實踐驗證,具有嚴密邏輯論證的。幼兒科學活動是幼兒通過自身的各種活動,在他們看到、摸到、聽到、嘗到、嗅到,總之是直接接觸種種具體事實,獲得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得出的概括的結論。幼兒進行科學探索與其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分不開的,好奇心是幼兒學習的內驅力,它對幼兒形成對周圍事物世界的積極態度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科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忽略了以孩子感興趣的事物為切入點來引導孩子進行科學探索活動。使幼兒在學習活動中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新的科學教育觀,則注重探索過程的趣味性和啟發性,以幼兒為中心,教師作為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引導幼兒主動的探索科學活動,同時體驗到獲得成功經驗的喜悅。幼兒的自主性在探索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只有具備了不畏困難的品質,才能實現目標,獲得成功。當孩子在操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老師要鼓勵他不氣餒,積極開動腦筋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必要時可給孩子適當的啟發引導,以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
九、體驗成功的喜悅,促進幼兒自信心的發展
教師在指導幼兒進行探索性活動的過程中,尤其對幼兒討論和表述不可忽視,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能力與水平,允許他們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述,有單純語言表述的,有語言和動作相結合表述的,還有單純動作演示的,鼓勵幼兒表述科學探索與制作過程中的經歷,展現幼兒在活動中的思維過程,借以擴展全體幼兒的思路,做到資源共享;也可運用多種形式的表格來反映幼兒的操作內容和結果。還可以讓幼兒展示他們制作的“新產品”,引發他們再次思考。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體驗,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總之,科技活動應聯系幼兒的生活,聯系社會,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創造力以及與同伴合作的社會能力。多讓幼兒參與科技小制作。在手段上除了在正規科學活動中增添制作活動,在環境設置方面科學發現室還可以設置幼兒小制作區,放置一些使用工具,為幼兒制作提供方便和創新的時間和空間,在方法上應更堅持幼兒在探索活動中學科學,在觀察、感知等親自的探索過程中,真正成為主動的探索者和學習者,培養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鍛煉意志品質,為幼兒終身的學習做準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215544.html
相關閱讀:孩子都喜歡的簡單跳躍游戲
跳繩益處多能讓孩子變聰明
彈跳運動 讓寶寶IQ動起來
過分灌輸知識不利大腦發育
如何提升孩子對興趣學習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