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美國育兒四個新觀念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國外早教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美國育兒四個新觀念

  近年來,美國一些新生派的育兒專家對傳統育兒觀念與做法提出了許多革命性的挑戰。這些新的育兒理論,主要根據一些腦部發展研究的新成果而得出,新生兒的腦部、感官與行為發展的新發現,在逐漸改變父母的育兒方法。美國出版的《PsychologyTody》一書,整理了這群新育兒專家的理論,提出了養育嬰兒的4個新觀念。
  嬰兒初生的頭一年,腦部就從400克驚人地長到將近1000克。如果父母無法在嬰兒初生的頭兩年內提供豐富的成長環境,可能會導致嬰兒終生的情感能力問題。如果把嬰兒的腦袋比作硬件,父母則應為孩子負責提供軟件。當你了解硬件(嬰兒的腦)時,你可以設計出更合適的軟件(你的行為),以促進嬰兒的發育。
  新觀念一:感覺勝于思考
  舊想法:
  在過去,有許多專家把教養嬰兒的重點放在認知能力的發展上。因而產生了一些促進嬰兒腦部發育的課程。許多父母認為,既然一點點刺激就可以對嬰兒腦部發展有幫助,干脆愈多刺激愈好。逼得父母從孩子一出生就要為他們準備好所有的競爭武器,希望培養天賦稟異的小天才。于是父母在和孩子玩耍的時候,還要處心積慮地使用教學資料或智商玩具。
  新想法:
  讓孩子聒噪辨認文字、數字、顏色、形狀,會迫使孩子使用較低層次的思考過程,而不是發展學習能力。這就好象在馬戲團里訓練小馬玩把戲一樣:當小馬滾在地上數到3,它并不是真的會算術,只是在表演一項特技。這些特技不但無助于發展孩子的學習能力,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新一代專家建議父母應該將焦點放在建立孩子的感情能力上。所以,現在的問題變成,不是“要選擇哪些玩具或書籍讓我的孩子變得聰明一點?”而是“我該如何和孩子互動,以激發他對所處世界的熱情與好奇?”
  父母可以怎么做?
  當你在閱讀各類育兒專家的育兒指南時,心中記住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孩子感情能力的發展”。這就好象要訓練一個優秀的棒球隊,而教練就是“感情”。因為感情能力會告訴孩子他想做什么———移動他的手臂、發出聲音、微笑或皺眉,看看整個心智團隊如何一起運作。
  新觀念二:嬰兒不只是會哭鬧的動物
  舊想法:
  直到現在,許多幼兒發展專家還認為,嬰兒從初生到兩個月還不具備社交、認知的能力,也沒有這些需求,他們認為初生兒只有一些基本的生理活動循環,例如:睡與醒、白天與黑夜、吃飽了或餓了、哭鬧等等。這些專家甚至稱這段時期為正常的孤獨期。當然,嬰兒會有心理需求,但是研究者認為嬰兒只是針對一些感官刺激,例如味覺、觸覺而做出反應。
  新想法:
  心理學家史登博士對傳統的幼兒發展理論提出挑戰,他認為嬰兒一出生就是社交動物。在他的研究實驗中,新生兒持續展現出主動尋找刺激的行為,而且有所偏好。從一出生開始,嬰兒似乎就會對所處的世界有一些假想。他們的偏好顯示出他們的感情取向。
  事實上,如果沒有這些感覺反應的協助,例如:搖搖他、拍拍他、安撫他或是對他說話、唱歌。父母和孩子之間就不可能形成感情互動,感情互動可以刺激嬰兒腦部神經的連結,協助他接收外來的資訊。
  父母可以怎么做?
  你可以記錄下孩子特有的生理循環時鐘與互動方式。從寶寶一出生開始,你就要將他當作是一個獨特的個體,然后你可以有技巧地帶領他認識這個世界,啟發他的想象力,減少他的挫折。這也是學習如何協助你的孩子規范他感情的時候。例如,你以一些安撫的聲音或撫拍,幫助過度亢奮的嬰兒安靜下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245427.html

相關閱讀:盤點流行“磨難教育”的6個歐美國家
日本媽育兒:鍛煉孩子意志
海外育兒:音樂使寶寶聰明
美國女婿給孩子設定的家務計劃
美國膽大心細是這樣鍛煉的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