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超強大腦令世人稱奇且無法超越,而經過人們的研究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構造相較于常人不同,這就意味著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可以通過對孩子大腦的研究而為之量身訂做培養模式,如此方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的智能開發。
左腦管邏輯,右腦管創意;左腦掌理性,右腦掌感性,是大多數人既定的認知。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很多父母想要自己孩子比別人強,從小孩0歲開始,就急著帶寶貝上各種左右腦開發課程。
數父母印象中,傳統的教育模式,常較偏重記憶、邏輯、語言等左腦功能訓練,似乎忽略了影像、創造、藝術等右腦部位開發。也因此,坊間常會聽到有所謂“潛能開發”、“右腦開發”的教材或訓練課程。但是,左右腦開發真的能分頭進行嗎?孩子的潛能啟發,難道得靠特殊教材教學?左右腦到底各自扮演何種角色?孩子需要培養左腦優勢,還是有右腦優勢才是聰明王?事實上,專家認為,腦力開發不分左右,“全腦開發”才是王道!
大腦構造精密復雜
大腦是人體中最為精密、奇妙的器官。舉凡人對于外界刺激的淺層反應,到深層的思考判斷,全都要仰賴結構復雜的大腦組織下達命令,才能完成生活中的所有行為。
專家指出,當受精卵在母體子宮著床的那一刻起,精密的大腦細胞建構就已開始進行。而當寶寶出生時,腦神經細胞數量就已大致固定,“此時寶寶的腦細胞數量已經跟成人差不多;也就是說,小嬰兒在出生時,早已具備如同成人般的智慧潛能。”
也有醫學研究發現,成熟人類的大腦有超過兩千億個腦細胞,可處理、儲存近一千億條訊息;平均一天可產生高達四千種思想,所以如果說大腦是人體中最奧秘的器官,可真是一點也不為過。
專家表示,雖然小嬰兒的腦細胞數量在出生當下就已“大勢底定”,但是細胞間縝密的連結工作,卻是等到出生后,受到外界環境不同程度的“刺激”才會展開。精密的大腦,之所以能扮演人體領導中樞,指揮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想法與行為,靠的就是數以千億腦細胞的連結與傳導。于是,腦力與潛能開發便顯得相當重要。一般人一輩子的腦力運用,只占一小部份,大腦中多數部份,都是尚待開發的處女地;只要大腦被刺激的部份越多,潛能表現就會越多元。
腦部組成掃描
人類的腦部,是由大腦、小腦及腦干所組成,每個部位各自掌管不同的功能與特性。小腦負責維系人體平衡功能;腦干掌控人類呼吸、心跳及意識,有“生命中樞”之稱;而所占面積最大的大腦,主要負責情感調節與感覺表達等較高層次的心智運作。勁寶兒顧問公司總裁儲?表示,大腦目前已被醫學證實,的確有左右腦之分,兩腦之間有胼胝體將其連結,訊息只要一毫秒就能互相傳遞。
專家強調,雖然左右腦各自有不同任務,“但是人在實際生活的思考與行為判斷,是不會這么清楚地將左右腦分開判斷的。”所以她認為,幼兒的腦力開發訓練,不可能只訓練單獨一邊,左右腦必須密切合作,才能讓身體與潛能發揮達到極致。與其開發左腦或右腦,倒不如強調全腦開發才對!
左腦右腦各司其職
專家提到,人類大腦分成左右兩半球,左大腦半球主要負責控管右側身體的運動與感覺反應;而右大腦半球則是管左側身體。在胼胝體連接下,大腦左右兩半球完全以不同方式進行反應。左腦主語言、邏輯性思考,它會將我們五官所傳來的訊息換成語言表達,所花時間較長;右腦主圖像、心像思考,將傳來的訊息以圖像處理,所花時間很短。兩個半腦功能看似各自獨立,互不干擾,但其實左右腦運作并非分工進行,而是建立一種相互支持、協調的互補機制。
大腦有分左右邊,在先天遺傳與后天訓練等不同因素影響下,左右腦發展,也有強弱勢之分。對多數人來說,在大腦中的“強勢半球”多是掌管語言、理解、閱讀、計算等的“左大腦半球”;而“非強勢半球”多是指影響創造力、空間感及藝術、音樂能力的“右大腦半球”。而到底左右腦到底各自掌管人類的哪些能力?機能差別又在哪?讓我們一起揭開大腦的神秘面紗。
左腦管邏輯
1.左腦與右側身體的神經系統相連,掌管右半身的運動知覺,所以右眼、右手、右腳的行為主宰是左腦。
2.擅長邏輯思考:左腦訊息處理偏重邏輯性,還具有“語言中樞”,負責掌管語言、領會文字、數字、邏輯、分析、推理、判斷等理性思維。
3.形狀辨識:強調細節。
4.又被稱作“知性腦”。
5.情緒體察:比較偏向理性思考。
6.能將復雜問題進行分析,達到化繁為簡的思考效果。
7.對問題處理態度:探究事情原因,線性思考,一步步審慎解決。
右腦管創意
1.右腦與左側身體的神經系統相連,掌管左半身的運動知覺,所以左眼、左手、左腳的行為主宰是右腦。
2.擅長創造性思維:訊息處理偏重感官,是屬于圖像式的思考模式。負責掌管想象、直覺、韻律、空間等,著重感性思維,具藝術鑒賞能力。
3.形狀辨識:著重全貌,具空間感。
4.又被稱作“藝術腦”。
5.情緒體察:比較偏向情緒性或直覺式思考。
6.需要負擔較多的正反情緒感受與處理。
7.對問題處理態度:探究事情先后順序及所引發的情緒,圖像思考,綜觀全面立即解決。
專家表示,盡管左右腦的特征區分可經由行為表現進行粗淺認定,但先前許多關于左右腦功能的假設,其實有些已被晚進科學儀器證明是錯誤的。譬如,以往研究常提到,右腦利于學習美術和音樂,但后來發現,現在有很多音樂家是用他們的左腦來處理音樂,反倒初學者才用右腦來學習音樂;以往說左腦善邏輯思考,有利學習語言和數學,但現在發現,其實當數學家在解數學題目、決策者在解決問題、棋藝家在下棋時,他們的右腦較活躍,反而初學者才是左腦較活躍。“嚴格說來,應是左腦掌初級邏輯思考,右腦負責深層而又通盤性的邏輯思考;右腦掌管初級的藝術學習,但深層次的藝術解析則靠左腦。”
栽培從“玩”開始
左右腦的機能發展,雖然不是平分秋色,但是左腦將接收到的視、聽、觸、嗅、味覺等“五感知覺”,轉換成語言,傳至右腦進行訊息的“印象化”處理,再傳回左腦進行“邏輯性”評估,如此交替進行,建構了左右腦無休止的合作模式。
專家表示,父母對于家中小寶貝的“全腦開發”,從孩子出生后就可以開始。因為腦神經細胞在嬰兒期如何布線、連結,以及父母后天給予何種的學習環境,這都會嚴重影響孩子腦部的架構及學習能力。何淑賢更指出,為了刺激幼兒腦細胞產生更緊密、豐富的連結,適度給予腦部刺激,的確對腦細胞組織間的串聯有正面幫助。就好比我們常說,老人家多打麻將可以預防老人癡呆,因為透過思考性游戲,就能刺激、喚醒那些不活動的腦細胞,腦袋瓜自然會越磨越靈光。
而運用在幼兒身上,其實“全腦開發”不需刻意追求,只要順從孩童在各年齡層的情緒、行為反應,適度給予不同程度刺激,“對孩子來說,腦力潛能開發,最好從玩樂中進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260318.html
相關閱讀:開發嬰幼兒右腦要掌握什么
開發寶寶的智力要把握好“789”原則
讓“左撇子”的孩子自由發展
七田兒童右腦教育課程具體安排
藝術教育—開發右腦的科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