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言道:“性相近,習相遠。”人最初的性情是相近的,只不過在成長過程中,受家庭、生活環境的影響,使人的習性有了差異。好變壞一秒鐘,壞變好要N長時間。三歲以前,父母能把孩子這些良好習慣逼出來,孩子將受益一生。
一、孩子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做
3歲左右的孩子,四肢的協調能力逐漸完善,一定要讓寶寶養成自己吃飯、系扣子、穿鞋、洗臉、刷牙等習慣。孩子在吃飯過程中,可能會弄得一片狼藉,但是這正是孩子成長的時候,父母不要制止!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逼著或者引導孩子去做,這不僅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理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使孩子能對自己的生活、行為負責。
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執行力!
很多父母可能經常聽到老師對孩子的評價,孩子上課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等。其實專注是孩子需要培養的一種品格,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認知和智力活動。
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可以讓孩子一開始就養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梢赃M一步幫助孩子的學習,使孩子更加聰明伶俐。往往專注力越集中的孩子,智商都要比同齡的孩子高。
比如孩子一旦開始動手某項任務時,父母在家就不要和孩子說話,也不要總詢問孩子的進展情況。孩子在學習寫作業時,假如父母走來走去,大聲說話,看電視,都會嚴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最好給孩子一個獨立的房間,擁有一個安靜的空間專心學習!所以,孩子在學習時,父母也最好坐下來,看點書讀點報,父母如果做事專注了,也會對孩子形成榜樣的力量。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就是這么來的!
同時父母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多引導孩子寫出學習目標和計劃,比如每天讓孩子學一些早教知識,課外書或畫一些繪本,一定要陪著或者督促他,適當給點獎勵,這樣也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長!
三、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們要刻意去創造寶寶的發言機會。
1、因為這樣可以鍛孩子膽量,避免性格內向、懦弱等。
2、讓孩子自己敢于表達,比如家里有什么事情決定,父母問問孩子的意見。孩子懂得表達也是一種好習慣,不會像一些不善于表達的孩子,對的錯的都藏在心里不說出來!孩子不把心里話說出來,父母就更不知道孩子到底想的是什么,這也會對孩子的教育增加難度!
父母們去引導,讓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父母在教育的過程中會順暢很多。善于表達的孩子長大后做事也會很有主見,不會任人擺布等。
教育說得容易,但做起來就難,這個真的需要一種毅力去堅持。一旦孩子養成這些好習慣,孩子不優秀都難,這也取決于父母監督引導有沒做到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294000.html
相關閱讀:寶寶在游戲中怎么做才正確
為寶寶創造五彩繽紛的世界
周歲寶寶的語言及智力訓練
適合2.5歲~3歲寶寶的智能游戲
0-1歲寶寶的精細運動技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