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抓住孩子語言發展的3個關鍵期,孩子說話能力高出他人一大截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潛能開發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生活中,有的孩子三四歲了,還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有的一兩歲小嘴就吧啦吧啦流暢地跟大人說個不停,這個差距是怎么產生的?父母需要了解孩子是如何掌握語言的、不同發展階段有什么不同特點,具體來說,兒童的語言發展大致經歷了語言準備期、語言發展期和語言成熟期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特點。

  0-1 歲:語言準備期

  大多數這個階段的寶寶只能發出 ba、pa 這樣簡單的聲音,但他們在為開口說話做著積極準備,如像海綿一樣吸收外界的各種聲音,發音器官在不斷發育成熟。

  他們雖然還不會照樣說出,但已經能聽懂父母的簡單口令了,也能根據指令做出準確的反應。

  1-2 歲:語言發展期

  這個階段的寶寶們依然遵循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單詞句」到「雙詞句」,最終初步掌握口語。

  這個時期中有一個“電報句”階段,孩子能說出兩三個詞匯組成的句子,如孩子說“媽媽球!”父母能夠很好地猜測到孩子在表達“媽媽給我拿那個球”的意思。

  2 歲以后:語言成熟期

  2歲后的孩子孩子語言漸漸成熟,一個突出表現就是說個不停。這時,父母每天都會被孩子的“十萬個為什么”問得抓狂,這其實是孩子開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表現。

  對于孩子經常蹦出的拒絕“不行”“不要”,父母需要更多地看見,一方面他們在表達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可能他們需要父母做更好地說明和解釋,有可能他們并未很好地理解大人的意思。

  不過,并非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過程都是同步的,排除器質方面的原因外,關鍵就在跟孩子溝通和平時的引導上。

  從心理學角度看,關于孩子的語言發展,父母能做的到底有哪些呢?

  第一,耐心等孩子開口,不要迷信“說話早聰明”

  孩子一般到了1歲前后開始叫爸爸媽媽,到了2歲左右開始使用簡單的名詞、動詞和形容詞。到了3歲就可以玩合作游戲了。

  但是的確會有一些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要比其他孩子遲一些。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貴人語遲。關于這個說法,李子勛老師有過這樣的解釋:

  “如果想保持孩子的知覺能力就必須經常帶他去大自然,減慢語言表達,尤其晚一些識字是重要的。知覺的飽滿相似于心靈的飽滿,智慧與創意隨之而來。”

  如果你家也有個說話晚的小孩,那么這個解釋是專門說給你聽的。

  孩子不說話、不認字不代表孩子沒在學習。相反,他們是在用全身的感官在感知外部世界。這其實是種更為高級、也讓孩子更為受益的學習。

  所以,做父母的一面接納孩子開口晚的現實,一面自然而然地、持續在孩子面前說話,跟孩子交流即可。

  Tip:

  需要區分說話晚,和語言發育遲緩。

  后者是種需要重視的生理或病理問題。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如果孩子1歲多尚不能叫爸媽,2歲無法使用簡單詞匯,3歲不能玩過家家,4歲尚不能說完整的句子……

  如果你發現孩子存在這些言語功能方面的問題,最好及時就醫。

  第二,當孩子開口說話,需給以恰當的回應

  有的孩子說錯話,或者結巴,父母就習慣性地立刻糾正。

  父母以為這樣可以幫助孩子表達得更好,但事實上,這樣做只會徒增孩子的心理負擔,讓孩子越來越不敢表達,不會表達。

  還有些家庭里,孩子開口說了上半句,大人就找急忙慌地替代孩子說下半句。

  這種行為其實都會剝奪孩子自己對語言的探索,以及言語能力的鍛煉。因為你都替孩子說了,孩子就再沒有開口的必要了。

  也有的孩子話多,有父母又覺得他太聒噪。

  但其實,一個不停要講話的小孩,需要的并非父母的高明應答,需要的只是父母的在場,父母所給以的回響。

  這會讓孩子確認,自己是被看見、被聽見、被愛著的。

  所以,僅僅是注視孩子,給以表情和肢體動作上的簡單回應,都會給孩子帶去莫大的鼓舞。

  第三,不僅對孩子說話,還要教孩子表達

  嚴格說,說話并不是一種能力。語言表達才是。關注孩子說話的父母,說到底關注的也是孩子的表達能力。

  平日里我們說,“把飯吃了”“把水喝了”“要聽話”“快去寫作業”等等,這些話不算表達。真正的語言表達,是描述自己感受到了什么,經歷到了什么。

  這樣的語言才能夠真正抵達我們的內心,實現兩個人真正的鏈接與交流。

  這樣的語言,也才能幫助我們去梳理內在的那個“我”,幫助我們把那些彌散的、未知的情緒情感想法觀念等等,一一打撈并命名。

  在這樣的表達中,孩子們學會了組織思維,嘗試去解決內在沖突,或者外部問題。

  孩子們就是通過這樣的過程,借由語言這個東西,逐漸搭建起一個符號化的世界,并最終建構起一個清晰且強有力的自我。

  從這個角度說,送孩子學再多順口溜、背誦再多段子也沒用,如果你的小孩從未真正抵達語言的深處。不懂得恰當表達自己的人,無法真正與他人建立鏈接,并引發他人共鳴。

  從這個角度說,父母從小多給以孩子共情,幫助孩子學會厘清情緒,并自由表達自己,是多么的重要。

  最后是幾個小提示:

  1、聽故事有利于孩子的語言發展。最好由媽媽講讀故事給孩子聽。因為好的親子關系,是孩子學習效果的最佳保證。

  2、少看電視,被動做在電視前不利于孩子語言發展。

  3、多跟孩子說話。有研究顯示,隨著與兒童交談的次數(用交談指數表示)的增加,兒童的智商也在增高。

  4、創建一個孩子敢表達、能表達、會表達的民主式家庭氛圍。

  童謠能夠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童謠的文字和語言都比較通俗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容易讓幼兒們記住和背誦,在背誦童謠的過程中,可以豐富孩子們的語言,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304573.html

相關閱讀:適合2.5歲~3歲寶寶的智能游戲
0-1歲寶寶的精細運動技能發展
為寶寶創造五彩繽紛的世界
寶寶在游戲中怎么做才正確
周歲寶寶的語言及智力訓練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