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關懷對教育很重要
近日,由中國(上海)高校傳媒聯盟、美國駐滬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主辦的“對話美國駐滬總領事”活動在滬舉行,美國駐滬總領事葛瑞風和來自上海9所高校的十余名校媒記者進行了一個小時的交流。
“最近中國對‘狼爸’、‘虎媽’有很多爭議,您作為3個孩子的父親,對此有什么看法?”上海海事大學的一名同學拋出了自己的問題。
“這是由于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差異性導致的”,葛瑞風總領事笑著回答道,“對于孩子的教育,我更多的是從朋友的角度關心教育孩子。”葛瑞風表示,作為一個典型的美國人,自己更傾向于讓孩子享受自己的生活,尊重孩子的感受,培養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孩子總有變成大人的一天,到那時他們要自己獨立面對問題,我傾向于讓孩子自主面對生活。”
葛瑞風說,他有個中國朋友,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學大提琴、小提琴等,“他的孩子非常辛苦,的確中國家庭給孩子太多的壓力。我也聽說很多‘狼爸’、‘虎媽’的故事,但是我很慶幸自己不是他們的小孩。”
在談到中國家庭的教育狀況時,葛瑞風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在任何學校,學生教育最重要的是來自父母的關懷。”他說,不同于中國父母喜歡讓孩子單獨在書房學習的模式,美國小學生更喜歡和父母待在一起做作業,比如媽媽在廚房做飯,孩子寧愿在廚房做作業,“我覺得父母要對孩子的功課感興趣,家長的重視是孩子對學習感興趣的前提。”
“西方的老師更多的是去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葛瑞風說,“要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促使孩子自發地去學習知識,培養孩子自己思考學習的能力。老師更多的是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這點不同于中國老師僅僅傳授知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337836.html
相關閱讀:美國女婿給孩子設定的家務計劃
海外育兒:音樂使寶寶聰明
日本媽育兒:鍛煉孩子意志
盤點流行“磨難教育”的6個歐美國家
美國膽大心細是這樣鍛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