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世界各地的高校都迎來了新一批學生,和新生一起涌入學校的還有他們的家長。在國內高校的眼中,新生家長的到來意味著校園將擁擠不堪。為了緩解接待壓力,也為了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許多高校想出了各種“高招”,讓新生家長留在家里不要送孩子到校報到。而在英美國家,學校不但不反對家長送孩子報到,還組織各種活動,吸引家長到學校里來看一看。當然,學校用不著安排家長的食宿。
國內應對“家長潮”各有招數
在中國家長看來,孩子上大學是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許多家庭甚至全家出動,“護送”孩子來報到。所以每年9月,校園里的家長數量都是新生的數倍。面對浩浩蕩蕩的“送子大軍”,學校承擔了巨大的接待壓力。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在開學首日即開放了學校體育館,好讓500多名家庭貧困的新生家長打地鋪過夜。
今年,北京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為了鼓勵新生自己來報到,更是想出了高招,學校為每位“自主報到”的新生發“紅包”——100元現金或同等價值的手機充值卡。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也在這方面花盡了心思,該校商學院專門設置了“家長休息區”,把家長們“堵”在這里,要求新生獨自完成報到手續。
美國大學歡迎家長“護送”
美國各大學也在9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迎新生活動。
每逢新生報到時,美國的學校操場上都排滿了密密麻麻的私家車,美國家長只要有條件,都會到孩子所上的大學去看一看。但有別于中國家長的是,美國家長將教育看成對孩子一項最大的投資,從擇校到錄取,最后到報到,他們覺得有必要全程跟蹤視察,全方位了解子女未來4年將要生活學習的地方,從而判斷自己花的錢是否值得。而中國家長護送孩子上學多半是出于擔心,擔心孩子適應不了新環境,不會料理自己的生活,所以先去幫孩子鋪墊好一切。
美國大學非常歡迎家長來“視察”,為了讓家長對自己的投資放心,學校都在開學時舉辦一系列“家長活動”。以哥倫比亞大學為例,每年該校都會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家長活動,內容包括向家長介紹學校歷史和師資,請他們參觀校園和校舍,讓家長親身體驗哥大知名教授的授課等。另外,學校還精心安排了“家長周末派對”,組織家長參加集體露天燒烤、觀看哥倫比亞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橄欖球賽等。
《青年參考》報記者登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網頁看到,有專門頁面介紹新生家長周末活動。普林斯頓大學為新生家長設置了介紹學校概況的講座、校園參觀以及各種文體活動。想要參加活動的家長需填寫表格交給學校,便于學校預留位置。學校專門有員工接待家長,為家長答疑。
隨著美國大學學費越來越高,家長也成為大學服務的對象,因為他們付的學費是大學經費的主要來源。即使是常春藤名校,在這方面都不敢怠慢,他們十分重視與家長之間的聯系和家長對大學教育的反饋以及評價。把家長請到學校來,讓他們體驗孩子的大學生活,更有益于家長與學校的配合。
國外家長不做保姆
國內學校鼓勵新生獨自報到,不僅是出于校園接待能力有限的原因,更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自理能力。中國和英美新生家長陪孩子去學校報到的任務顯然很不同,中國家長多半充當了孩子的搬運工和保姆。國內校園里經常能見到學生兩手空空地走在前面,家長扛著大包小包在后面跟著。一進宿舍,家長便忙開了,又擦又洗,為孩子鋪床疊被,孩子則站在一旁看著。
而在國外,干活的都是學生本人,家長才是站在一邊看著的主兒。記者在英國留學時就親見英國家長的“另類護送”:英國室友的媽媽只是開車把兒子送到學校,其他就一概不管了。在兒子來回搬運東西的時候,他的媽媽在宿舍里溜達了一圈,對這棟一年2千多英鎊租金的宿舍很滿意,之后又與幾個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聊了起來?磥,英國的媽媽更關心孩子以后和什么樣的人住在同一個屋檐下,并不擔心孩子能否吃好睡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391420.html
相關閱讀:美國女婿給孩子設定的家務計劃
日本媽育兒:鍛煉孩子意志
盤點流行“磨難教育”的6個歐美國家
海外育兒:音樂使寶寶聰明
美國膽大心細是這樣鍛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