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孩子坐沒坐相、站沒站相、手腳動作不靈活,等進入需要較長時間坐著學習的課堂環境后,老師就會覺得孩子很懶散或是學習態度不積極、不認真,其實,對這些大動作發展不良的孩子來說,有些時候他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察覺孩子專注力不足時,可能需要考慮孩子的大動作發展是否良好,如果大動作不協調或是身體肌耐力不足,就要利用適當的訓練方法來改善,因為唯有背景姿勢基礎穩固了,孩子才能夠進一步提升專注力。
大動作發展與專注力有什么關系?
所謂大動作發展,就是指身體的大肌肉通過肩膀、關節、軀干、四肢、膝蓋等部位表現出爬、坐、走、跑、跳等大動作的能力。
身體的大肌肉及關節就是負責穩定身體姿勢的基礎,也就是背景姿勢,背景姿勢的好壞,對于將來學習及專注力有很重要的影響。
舉例來說,當小朋友準備拿筆寫字時,不是只有手部一個動作,還包括他的肩膀姿勢、他的手臂要放在何處、腳要擺在哪里、背部要如何挺直等,只有這些大動作都到位,他才能有辦法或能力用穩定的姿勢來做寫字這件事。
所以,如果大動作發展不良,例如坐姿不正、手無力、肩膀歪斜,那么小朋友就沒辦法專心看老師上課,手眼也無法協調,這樣一來,字就寫得不漂亮,或無法在老師規定的時間內寫完作業,同時也讓老師覺得他不夠專心,缺乏毅力。
大動作發展落后3個月以上要注意
受到環境及先天肢體發育的影響,每個孩子大動作發展的速度都不太一樣,有的可能快一點,有的慢一點,不過,原則上還是要符合一般的生理發育規律,例如:2歲的孩子應該會自行上下樓梯,4歲的孩子可以單腳跳一下等。
如果孩子的大動作能力落后同年齡孩子3個月以上就要注意了,因為大動作是精細動作的基礎,只有大動作發展成熟了,接下來的精細動作,例如堆積木、畫圖、寫字等,才有辦法做得很好,所以,如果孩子有明顯的大動作落后的現象,父母應該積極找出原因。
各年齡段孩子的大動作發展量表
年齡 發展項目
1歲 雙手扶著家具會走幾步。
媽媽雙手拉著會移幾步。
扶著物體自己站起來。
2歲 會自己上下樓梯。
自己由椅子上爬下。
一腳站立另一腳踢球。
3歲 會手心朝下丟球或丟東西。
不扶東西雙腳離地跳。
4歲 不用扶著人或欄桿可以自己上下樓梯。
不扶東西能單腳跳一下。
5歲 能以腳趾及腳跟相接向前走2~3步。
不扶東西能單腳跳5次以上。
6歲 不扶東西能單腳平穩站立10秒鐘。
能雙腳合攏跳遠45厘米以上。
7~9歲 能夠跳繩,次數從少到多。
能夠騎自行車。
10~12歲 能夠將之前的大動作能力表現得更好,例如跳繩速度加快、跳得更遠、技巧更好等。
注:目前臨床上極少定出7歲以后會出現的大動作標準,因此,7歲以后僅以質量或效率的提升作為參考標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408933.html
相關閱讀:怎樣開發寶寶數學邏輯思維
培養BB四維學習能力
男寶女寶智力開發大不同
在游戲中認識紅、黃、藍
怎么做能不違背孩子的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