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8千多萬人口;合唱團就有4萬個,還有2.5萬個業余或專業樂團和舞蹈團,約每4個德國人就有1人會熟練演奏一種樂器或在合唱團唱歌。很多德國人對聲樂、器樂都很在行?梢哉f德國是音樂之邦,這和德國人兒時所受的音樂教育是分不開的。
溫馨的家庭教育環境
德國孩子是玩多學少,但父母的言傳身教卻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家長與客人津津樂道地談論音樂作品時,當他們演練自己鐘愛的樂器時,當他們領著孩子參加音樂盛會時,孩子天然具有的對藝術的愛戀便產生了。兒童好奇心的誘惑使學習音樂成為一種享受。德國家長普遍認為激發兒童學習音樂的興趣,要比用棍棒壓迫兒童苦學有效得多。但前提是要成功地創設能夠讓孩子感受音樂美的家庭環境,以促進兒童參與環境的欲望。
快樂的學校音樂教育
德國幼兒園里見不到孩子們正襟危坐的模樣。老師主張音樂課先要讓孩子去接觸能夠發出聲音的東西,如三角鐵、鈴鐺、木琴、鼓號等,老師放手讓孩子用手去摸摸、敲敲、彈彈、吹吹、喝彩、叫喊,馬路噪聲,機器轟鳴等,讓孩子利用一切機會感受音長、音色、音高、音準,噪聲與寂靜等。老師還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歌曲與樂曲的理解,進行即興的動作表演,或出一些有關音樂表現的題目,如“美麗的春天”,“冬天的滑雪場”等,給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間,讓他們用動作、琴聲、模仿的音響,表現一幅富有想象力、創造力的音樂圖畫。德國的音樂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它的目的是讓每個孩子都能理解音樂,享受音樂。
多彩的社會音樂活動德國通常每年要舉辦100多個音樂節,廣場音樂會隨處可見。一天,慕尼黑皇宮前的廣場貼出海報:世界著名指揮家祖賓?梅塔為今晚的音樂會執棒。當晚,廣場上站滿了人,有不少是全家而來的聽眾,他們靜靜地凝神細聽,孩子們安靜地坐在家長身邊,接受神圣的音樂洗禮。這種場景充滿了音樂的感召力,兒童的心靈在這里得到深深的滋潤。德國的教堂一般都有兒童唱詩班,這也是孩子得到音樂熏陶的一種方式。當他們用純凈甜美的童聲合唱進行贊美和祝福時,不僅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也讓周圍的成人受到強烈的感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465822.html
相關閱讀:盤點流行“磨難教育”的6個歐美國家
美國膽大心細是這樣鍛煉的
美國女婿給孩子設定的家務計劃
海外育兒:音樂使寶寶聰明
日本媽育兒:鍛煉孩子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