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經常處于父母言語不合或是肢體沖突的不安環境中時,孩子會有恐懼的猜測,爸爸媽媽是不是因為我不乖才吵架?由于孩子對大人們的爭吵無能為力,長大后心中將會形成扭曲的價值觀。因此,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生長環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關重要的。
2.經常且規律的親情陪伴
對于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就像是玩伴一樣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將很難養成良好且規律的生活習慣,安全感自然也就無從建立或培養了。
3.故事拉近親子間距離
故事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最好的橋梁,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尤其喜歡從爸爸媽媽口中說出來的故事。可以在床上,也可以在沙發上,家長一邊聽故事,一邊將孩子摟在懷里,通過這種語言上的溝通及肢體上的接觸,從中建立孩子所需的安全感。
4.找出孩子不安的原因
有些大自然或外在環境上的災害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安,比如說地震、天空中的閃電等,或者是過大的聲響、突然的驚嚇等,都有可能成為孩子不安的來源。這時父母一定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從而安撫孩子,協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5.容許孩子哭泣
有時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讓孩子感到很委屈或孤立無援,比如生病、爭寵等,這時家長應容許孩子哭泣,適當的哭泣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宣泄方式,可以及時排除負面情緒,協助建立安全感。
6.從游戲中得到安全感
陪伴孩子參與活動,或是通過游戲中的肢體接觸,這都有助于建立安全感。父母平時可以多花點心思,設計一些簡單的家事、游戲,或DIY手工勞作等,讓孩子從做中學,同時也讓親子情感升溫,溝通更加順暢。
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1.爺爺奶奶或者保姆照管孩子時,孩子特別乖,一旦見到媽媽,就粘著媽媽不放,在媽媽面前哭鬧、任性,不讓媽媽離開。
2.孩子愛和周圍的小朋友發生沖突,只要稍有未遂其意的地方,就會拳腳相加,媽媽勸說,他就會用“攻擊”媽媽或者苦惱的方式表示“抗議”。
3.孩子平時和小朋友玩的時候很活潑開朗,可是在幼兒園里看見老師的時候,就不敢抬頭看老師,小手不停擺動,顯得神情緊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00254.html
相關閱讀:讓音樂成為放飛心靈的天堂
促進小寶寶聰明的重要因素
讓孩子變笨的十件錯事
春季寶寶戶外踏青4大注意事項
學習至深夜 為啥成績上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