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怎樣訓練孩子的想象力?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兒童潛能開發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神奇的大腦,大腦有左右兩個半球:左腦主要處理語言、邏輯、數學、次序,即所謂的學術性活動;右腦主要處理節奏、旋律、音樂、圖像和幻想,即所謂的創造性活動。

  今天,人類十分重視對右腦的開發,而開發右腦,發揮創造力,主要是運用想像力。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边@是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著名論斷。他還說,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世界的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20世紀自然科學發展史上,幾乎無人能與愛因斯坦的成就相比,他在科學史上占據著劃時代的地位。

  然而,誰能知道,這個頭發蓬亂、不修邊幅的猶太人,在中小學時代竟然常常被斥為“智力遲鈍”,甚至被斷言將來“一事無成”。

  愛因斯坦在回顧自己的童年時,多次談起他所體驗的驚奇感。他說:“思維世界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對‘驚奇’的不斷擺脫。”他認為,學生最可貴的動力是想像力、好奇心、求知欲、學習中的樂趣以及對學習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而學校最重要的任務是努力引導學生形成這些能夠啟發創造性的心理能力。他的結論是:“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

  畫畫,是培養孩子創造力、想像力的重要途徑。

  我曾經看到這樣一篇文章??《創造性能不能教》,作者是留美教育管理學博士黃全愈。其中寫道:

  美國孩子學畫畫,老師往往不設樣板,不定模式,讓孩子從現實生活到內心想像的過程中自由構圖。孩子雖然畫得“一塌糊涂”,但十分高興。畫完之后,只問老師“好不好”,而從來不問“像不像”。黃博士說:“回答‘像不像’,是指‘復印’得如何;回答‘好不好’,是指創造得如何!

  黃博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美國的小學美術老師達琳曾來中國云南作學術交流。不少中國老師請教她:“怎樣教孩子的創造性?”達琳很困惑:“創造性怎么能教呢?”

  達琳給中國孩子出了一道題:《快樂的節日》。結果發現,很多孩子都在畫圣誕樹,而且畫得一模一樣!她仔細觀察,原來孩子們的視線都朝著一個方向:教室墻上的一幅畫里有棵圣誕樹!達琳把墻上的畫遮起來,要孩子們自己創作一幅畫來表現這個主題。令達琳感到吃驚的是,那群孩子竟然抓耳撓腮,一副茫然的樣子……達琳老師不得不又把墻上的那幅圣誕樹揭開……

  這個真實的故事的確令人深思。中國有千千萬萬個孩子在學畫畫,問題是怎么學?學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學?是用“眼”畫畫,還是用“心”畫畫?這可能就是模仿與創造的不同點。

  我很同意黃博士的觀點:模仿是一個簡單的由眼睛到手的過程,由于沒有心的參與,可以說是一個類似“復印”的過程。長此以往,雖然技藝越來越高,可想像力卻越來越差。他的眼睛里有畫,而心里沒有。眼睛里的畫只能是別人的畫,只有心里的畫才是自己的。

  有創造性的孩子,往往是用“心”畫畫,正是在“心畫”的過程中,培養了創造力。

  北京市和平里四小就是一個注重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學校。有一天,日本教育代表團來校觀摩四年級的美術課。美術老師胡明亮畫了一只流著眼淚的小鴨子,讓同學們以這只鴨子為主題,當場創作一幅畫。30分鐘后,全班36名同學創作出37幅畫,令日本教育家們大為驚訝,連連稱贊:“中國的孩子太富有想像力了!”

  孩子們都畫了些什么呢?胡老師把同學們的作品帶給我。

  趙亦鑫畫的是《失去自由》。小鴨子被關在鐵籠子里,望著一群高飛的大雁在默默地流淚。

  陳溪畫的是《不準動!》。一個戴著假面具的人,正用槍口對準一只流淚的小鴨子。

  李佳畫的是《水污染》。小鴨子從被污染了的河里叼起一條小魚,而小魚只有骨頭架子,小鴨子傷心地哭了。

  最精彩的是唐小晰的《觸景生情》。一只小鴨子呆呆地站在“烤鴨店”門前,看到爸爸媽媽都被掛起來烤熟了,自己成了“孤兒”,不禁傷心地流下了眼淚。

  我想,如果我們的美術課都能像胡明亮老師這樣教,讓孩子們充分展開想像的翅膀,那孩子可就解放了。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人類的發明,都來自大腦。一個奇妙的主意怎樣才能產生出來呢?這就要張開想像的翅膀,打破原有的模式,學會重新組合,把不方便變為方便。比如:

  改變的方式。把兩輛汽車摞在一起,改成雙層,讓它的容量加倍,也可以把汽車減半、擴展、切開、拉長等。

  代替的方式。用小球代替鋼筆尖,制造出圓珠筆;用互聯網代替傳統的通訊方式。

  重組的方式。把耳機和收音機組合在一起,成為“隨身聽”;把商場和地鐵車站連在一起,地鐵的出口也就是商場的入口。

  我向全國著名少先隊教育專家段鎮老師學了一招:加一加,減一減。比如,在一個圓圈上加點兒什么,能變成什么?

  我曾經去一所城市小學和一所農村小學,讓孩子們做這個游戲。我在黑板上畫了五個圓,讓五個孩子上來畫。結果,城里的孩子畫的多數很復雜:向日葵、小花、小孩、鐘表、太陽等。而農村的孩子畫得卻較為簡單,比如圓上加一豎??梨;圓下加一豎??氣球;圓下畫一橫??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圓中畫一個正方形??銅錢;圓上點上很多小點點兒,一個男孩告訴我??芝麻燒餅!

  新知識、新技能怎樣才能學得快呢?有一個成功的做法:進行“形象訓練”,畫腦圖??把全部東西在腦子里繪畫組合。

  日本有位著名醫生,小時候,祖父教他騎自行車,并不先買車,而是讓他看別人怎么騎,讓他反復想著自己應該怎樣騎,在這個階段,他一次也沒有騎過車。過了一段時間,在他找到感覺以后,祖父才買了自行車。他開始騎的時候,有點兒搖晃,但很快就得心應手輕松自如了,連他自己都奇怪為什么掌握得這么快,其實這就是畫腦圖的作用。學醫后,這個經驗得到充分的運用。他第一次給患者做闌尾手術,就十分出色。執刀之前,他先反復進行形象練習,回想觀看高年級同學手術時的全過程,腦子里浮現出自己執刀手術的全部形象,預想可能出現內臟粘連等復雜癥狀,描繪著自己有條不紊地及時判斷處理的全過程。由于事先做好思想準備,一旦走上手術臺,就沒有了初次執刀的緊張慌亂。

  再說說我自己。我利用業余時間學習了大學本科和研究生課程。考試前,我的復習方法是將知識畫成樹狀的圖,所有的知識點就是樹突,反復看,反復想,最后形成一個腦圖。這樣,大部分要點都記得比較清楚。另外,上臺講話,我也很少拿稿子,有的時候一口氣講三四個小時。有人說我記憶力強,其實不是,是我已經事先把所要講的內容畫好了腦地圖,想著“圖”講,這樣就能聲情并茂,用心與聽者交流。有時,我覺得有了稿子反而會限制我講話,反而給自己造成“麻煩”。

  這其中,冥想是十分重要的。你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成功者,你就能成為一個成功者;想像成一個失敗者,你就可能是一個失敗者。孩子在上考場、上賽場、上臺講話或者表演之前,你對他說“別緊張”,他肯定會緊張;如果讓孩子想“我都準備好了,我會自如發揮的”,那一定會有好結果。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聰明、敏捷、健康的大腦。那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

  “喂”好腦。大腦需要能量,能量主要從食物中獲取。有人說,你的孩子早餐吃什么,決定著你的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這當然有些夸張,但也不無道理。平時,要多給孩子吃富含維生素C和蛋白質的食物,比如新鮮蔬菜、水果、大豆制品、肉類、魚類等,早餐能吃一根香蕉更好。腦在工作時需要大量的氧和糖,所以要常常保持室內的空氣清新,注意通風換氣。要讓孩子經常做深呼吸運動,也就是“調息”。具體做法是:閉目,吸氣??吸到丹田,呼氣??把氣吐盡。平時讓孩子多運動,才能保證大腦有充足的養分。

  使用腦。俗話說得好:“你不用它,就會失去它。”要使大腦得到開發,就要經常使用它,腦子越用越靈,不用就越來越笨。集中精力多思考是鍛煉大腦的最佳方法。思維敏捷的人,都是好動腦筋、勤于思考的人。我們批評“題海戰術”,是因為它把復雜的腦力勞動變成了重復的“體力勞動”,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極為有害。

  放松腦。自然放松,輕松愉快,可以活躍大腦的生理功能,是保護大腦的好辦法。我掌握了一套大腦的“放松術”,效果很不錯,通過主觀意志的活動,放松全身肌肉,從而調節緊張情緒和高級神經活動的機能。

  現在,每逢組織孩子們活動,在緊張之余,我經常帶著他們進行放松訓練。當然,程序沒有這樣復雜,但常常使疲憊而又興奮的孩子得到很好的頭腦休息,也方便他們更好地參加后面的活動。

  父母們還要注意,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是保護大腦的最好辦法。因為人只有在睡眠時,肌體內的免疫細胞才能很好地生長。長期睡眠不足,免疫功能自然下降,人就愛生病,也會影響工作和學習。

  大腦,就像一個“沉睡的巨人”。幫助孩子開發大腦吧??巨人醒來之時,正是即將成功之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31912.html

相關閱讀:讓音樂成為放飛心靈的天堂
讓孩子變笨的十件錯事
春季寶寶戶外踏青4大注意事項
學習至深夜 為啥成績上不去
促進小寶寶聰明的重要因素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