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驊的話:
我住的新區很漂亮,叫羅曼斯(ROMENCE),我們家和許多有小孩的家庭一樣,在屋后草坪裝上秋千、滑梯、翹翹板、蹦蹦床,籃球架……也就是游戲中心(Playcenter)。小區旁有一個大教堂,辦了學前班,又叫幼兒預科學校(Preschool),走5分鐘就到了。很多家都有一個小孩,最多有三個小孩,他們的媽媽一般不上班,而他們也就和我不一樣,不用上幼兒園,而是每隔一天的上午去一次學前班,每次只兩個半小時,其他時間都在家里自己玩。
媽媽帶我到這所學前班去看過,其實里面和我的幼兒園差不多,一點也不陌生,老師親切地和我打招呼。我自己一個人直接走到玩沙區,挽起袖子,左手拿上杯子,右手拿上小鏟子,玩起了彩色沙子。我想和鄰居家小朋友一起上學前班,但學前班的老師說我才兩歲半,不收我啊!
媽媽為了讓我上一個最好的學前班,走訪了附近很多學校,最后給我選擇了克拉瑪卓蒙特梭利學校(Kalamazoo Montesori School)。今年9月份我滿3歲的時候,就要去這所學校了!
媽媽的話:
美國把5歲以后幼兒學前教育納入公立小學系統,孩子凡到5歲一律強迫入學,5歲可進小學的預科班,是義務教育,經費由地方政府負擔。
5歲以前的學前教育是在不同類型的多元化機構內進行的,包括:托兒所(Day care)、大腦開發(Head start)機構、學前班/預科學校(Preschool)、蒙特梭利學校(Montesori School)、保育/學習中心(Care/learning center)、幼兒園(Kindergarten)等。它們或由州代理機構舉辦,或由教堂、慈善組織等非贏利機構主辦,或由公司以及個人承辦。
美國公辦幼兒園很少,大都是私立的。私立幼兒園辦學質量和師資素質雖好,特色也突出,但收費較高,一般每月收600~800美元。大學剛畢業時年薪才2~4萬,扣除25%稅,再給孩子交入托費,所剩無幾。如果一家兩三個小孩都進私立幼兒園,即使對一般中產階級來說,負擔也夠重的。再加上美國人認為“嬰幼兒應由媽媽親自撫養最好”,所以美國婦女喜歡接連生兩三個小孩,當全職媽媽,在家集中照顧小孩。等小孩到5歲,送到小學的預科班,接受國家義務免費教育。
美國有一項以家庭為基礎的父母教育計劃,稱作HIPPY計劃,是學齡前兒童的家庭指導計劃,就是針對上述情況應運而生的。為了配合上述的家庭情況,讓不上幼兒園的孩子能接受一些正規的早期教育,美國各地普遍開設了半日制的學前班(Preschool)。
環境布置以幼兒為本
國內一些高級幼兒園外觀豪華,但美國學前班和所有幼兒園一樣,都是一層平房,外觀普通,沒有專門接待來訪者的“會議室”和“接待室”,校長只能在她十平方米左右的簡陋的辦公室內接待我們,連沙發也沒有。但對幼兒的生活環境、幼兒的玩具材料、幼兒的物品等,卻能不惜一切代價以追求最好最適用的。
美國人普遍認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要素。將教室的布置視為一種策略,創造一個完全配合孩子學習需求的環境,使其感到親切、自然。當孩子置身在這樣的環境中時,他的需求、欲望和潛力便自然流露出來了。因此在各學前班,老師要根據孩子發展的敏感期為兒童創設適應其發展的環境。
一走進班級,特點鮮明的各個活動區就會展現在眼前:電腦區、科學區、圖書區、計算區、戲劇游戲區、積木區、操作區等;有的班級還設立了家庭區或玩沙區、玩水區、玩球區(打保齡球或籃球)、手工區、繪畫區、泥塑區、木工區、烹調區、勞動區等。各個活動區都是獨立存在的,用字條張貼顯示。各個活動區的材料都非常豐富,全部開放,置于低矮處,兒童選用十分便利。這是一個適應兒童身心發展的環境,幼兒在這種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寬松活潑的氣氛中游戲、學習,思維活躍,充滿活力。
高水平的幼兒教師
不論公立或私立學前班,稱職的幼兒教師應是這一領域得到許可的或取得合格證的專業人員。
☆園長,一般為教育碩士,做過教師助手、教師、主班教師、園長助理。
☆教師,通常都修過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有的正在申請學前教育副學位。在比較好的學前班內,由3~4位教師組成一個班級師資群體。
☆教師和學生比例一般為1:4。如在克拉瑪卓蒙特梭利學校(Kalamazoo Montesori School)每班學生16人,有4名教師,其中:1~2名是主班教師,1~2名是教師;有一人是男教師。
學前班教師的重要職能在于引導幼兒怎樣進行選擇,不是給他們所需要的東西,而是教給他們獲得這種東西的方法。學前班老師堅持“站在后面,不要推”(Stand behind,don't push”的原則,給孩子成長的信心,強調對待孩子應“用你的眼睛去觀察”。無論何時,教師的雙眼總是反映出:我理解你并且愛你,“交給幼兒開門的鑰匙比帶他們進入房間更為合適”。
自由學習
“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幼兒在吶喊:請幫助我,讓我自己做)在美國很流行。
“自由”是美國“科學教育學”的基本原則。每個孩子在他們出生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愿和個性,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沒有特權去支配或限制他們的行為。
美國幼教界基本上有一種共識,教師不應給孩子灌輸某種既定的規范,特別6歲前的幼兒還沒有認知、辨異的能力,不適合“說教”。因此在美國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主張從日常訓練著手,在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豐富的教具下,給予幼兒絕對的自由去自主選擇,讓幼兒自發性的主動學習。
“游戲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教師總是鼓勵幼兒自由選擇教室內各區域活動、自己做出決定。事實證明,一個真正自由的幼兒能夠慢慢展現潛能,喜歡自行思考解決問題,自我獨立意識強,待人友善,同大人談話沒有局促感,這樣的學前班營造了良好的土壤讓幼兒創造力的種子能破土而出。使孩子真正變成社會人是美國學前教育的目標。
重視科學教育
美國歷來把培養科技人才,尤其是培養高科技人才看作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因此,他們非常重視對兒童進行科學知識的教育。學前班科學教育的內容豐富多樣,包括有關于動物、植物、非生物、天體、氣候、一年四季中的變化等。一般是每個班開辟有一個便于進行科學教學和供兒童活動的科學中心,中心里設有動物角和植物角;再比如玩沙、玩水等游戲活動,能讓孩子們比較水、沙和土的特征,在游戲中學習蒸發、吸收、流動等概念,從而最終可以發揮自己的創造性。
混齡學習
在蒙特梭利學校,3歲到5歲的幼兒是混合在一個班上學習的。校長介紹“混齡班”的好處是:在滿足每一位孩子因個別發展而產生的個別需求方面,混齡班比傳統的分齡班要優越。同一位孩子,也許在某項學習上需要和比他年長的同伴一起學最好,而在另一項學習上,則和較年幼的孩子一起比較妥當,但是,他還是需要和同年齡的孩子相處,才符合本身的社會化。也只有在混齡班的架構下,孩子才可能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愛的學習內容,依照自己的能力獨立地工作或是尋求同伴的合作。而且,不同年齡兒童會彼此模仿、互相學習,有助于養成“樂于助人”的良好社會行為。
安靜地學習
我們在參觀蒙特梭利學校時,驚奇地發現教室里沒有任何吵鬧聲,幾乎“寂靜無聲”。校長給我們解釋:孩子在選擇自由的同時,也選擇了責任,那就是維護教室的穩定,不干擾他人,所以教室里顯得安靜,每個孩子都在專心地做著自己的事,孩子們說話的聲音很低,老師說話的聲音也是很低,很輕柔的。這種安靜是在一般國內幼兒園很難看到的。也只有在這種安靜狀態下教師才能更好地發現孩子的真正需要,發掘孩子的潛能與進步。
民辦學前班的其他特點
*父母參加義工
在民辦的學前班,孩子的父母可在自己孩子的班上當義工,每月3~4次,主要協助老師完成各項活動;提前15分鐘到,做準備工作;遲走15分鐘,打掃教室衛生。每月可少交30~40美元學費。但要經過審查,合格后才可當義工。
*家長輪流提供早點
在民辦的學前班,孩子在9:30吃早點,但早點由各孩子的家長輪流免費為全班孩子提供,一般是小點心和幼兒飲料,品種由家長自己定。
學前班收費
拿快樂之城(Joy City,USA Preschool)為例,這是美國Kalamazoo Valley家庭教堂民辦的學前班/幼兒預科學校,為非盈利機構。每周2天制的每月收費100美元左右,每周3天制的每月收費140美元左右?死斪棵商厮罄麑W校則分別是每年3335美元和4125美元。如果媽媽上班的話,孩子可以在學校托養,要另外收費。
美國學前班大都按照蒙特梭利教育思想和教育環境辦學的,民辦學前班收費低廉,也很普及,彌補了父母獨自教養的缺陷,承擔了早期教育的重擔,為孩子進入小學做好了充分準備,所以受到美國年輕父母的熱烈歡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34237.html
相關閱讀:美國女婿給孩子設定的家務計劃
盤點流行“磨難教育”的6個歐美國家
美國膽大心細是這樣鍛煉的
海外育兒:音樂使寶寶聰明
日本媽育兒:鍛煉孩子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