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日本兒童教育研究機構Bennese公布了一項針對上海、北京、臺北、東京和首爾5城市進行的兒童教育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母親重視藝術培養,日本媽媽注重身體素質,而韓國母親著重智力開發。本版特從中日韓三國進行了對比,希望能給家長以啟示。
中日韓父母教孩子什么
日本孩子練身體
中日之間在對兒童教育的側重上有著明顯的不同。這在兩國孩子參加的課外活動上體現明顯。雖然兩國家長都舍得花錢送孩子參加課外活動,但上海、北京的家長有60%以上都是將孩子送去學鋼琴或外語,而排在日本孩子課外活動第一位的則是游泳等體育項目,其次才是鋼琴等樂器。
在平常生活中,日本家長也特別重視對孩子身體素質的培養。日本小孩一般都不怕冷,即使在冬天上體育課,他們還是穿著短袖運動服和短褲,平時也盡量穿得薄些。
長跑是所有學校冬季早上的活動。記者曾經去一所小學參觀冬季長跑比賽,參加運動的孩子們都穿著短袖運動服,他們不管跑得快慢,都很賣力,尤其是最后一兩個小胖子氣喘吁吁跑著的時候,一旁的老師和同學全都會鼓掌喊加油,直到全體同學都跑完了規定的距離。
通常來說,在中國的學校里,多數是成績好的孩子最受人喜愛,但在日本,則是體育好的孩子最受同學尊敬。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全體參加體育活動,已成為日本式育兒的一大特點。
韓國家長重智力
韓國國民大學金淑英教授表示,日本的調查結果確實反映出了韓國家長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愿望和做法,他們習慣于從小就在家教小孩學習語言、數學,開發智力。
韓國大城市中的幼兒園非常重視創造各種硬件和軟件條件,去適應韓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愿望,尤其是要體現出對兒童思考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記者曾參觀過首爾的一家幼兒園,那里的環境布置很家庭化、生活化。那里的工作人員說,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
此外,教室里還設有不同的活動區域,供孩子們自由選擇他們感興趣活動的內容,可以到數學區去學習,到美術區畫畫,還可以在娃娃家、建構區玩,或是到自然角、科學發現角去探索。各個活動區域的布置,完全從幼兒的需要出發,特別有利于孩子們創造能力的培養。
韓國一位兒科大夫申宜真寫了一本書叫《好媽媽,慢慢來》,在這本書里,作者提出,進行慢速培養就要站在兒童的立場,充分了解兒童的興趣、內心世界、心理特點,以及成長的規律。并且,這本書中體現的思想,正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許多韓國家長的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出發點,即把智力開發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中國寶寶多才藝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近期曾做過一項家庭教育調查,結果顯示,0—6歲孩子的家長更重視對孩子興趣愛好的培養,比例高達10.6%,而智力開發的比例則只有8.9%。這與日本的調查結果完全一致。
以上海為例,大大小小的才藝培訓班非常多,調查顯示,基本每個學齡前孩子都會學習至少一門才藝,有的更是多達四五門。目前,僅上海就有鋼琴琴童10萬,且這個數字還在增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41781.html
相關閱讀:海外育兒:音樂使寶寶聰明
盤點流行“磨難教育”的6個歐美國家
美國膽大心細是這樣鍛煉的
美國女婿給孩子設定的家務計劃
日本媽育兒:鍛煉孩子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