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學是多種美術素質的綜合體現。因此,我在美術教學中,對學生情感方面的培養作了有益的嘗試。
巧設懸念,培養學生感知美的情趣
教師巧設懸念,經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就能激起學生對繪畫的一種愉悅的情趣,所要達到的效果則是“似難實易”。
有一次,為了激起孩子們對繪畫的興趣,抓住他們的好奇心,我設置了一個小小的懸念:讓學生帶鏡子來上課,課前我沒有告訴他們要畫什么,以及為什么要帶鏡子。上課一開始,我讓學生對著鏡子仔細觀察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長在頭部什么位置,啟發他們給自己畫像……孩子們二話沒說,一個勁兒地給自己畫像,并對對稱知識有較深刻的理解。這一創作過程,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不僅給學生增加了愉悅感和審美刺激,而且提高了學生審美和創造的情趣。
欣賞指導,激發學生欣賞美的激情
我們知道,優秀的藝術作品所表現的美總比現實生活中的美品位高。
例如,在欣賞表現自然美的北宋畫家王希孟畫的《千里江山圖卷》山水畫時,展現在面前的畫面是:綿延的崇山峻嶺,幽崖深谷,流溪飛泉,危樹竹林,寺觀莊稼,橋亭舟楫,行旅人物……學生在欣賞之后,受到感染,不知不覺地對我們祖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產生了由衷的熱愛之情。這樣既激發了學生欣賞美、熱愛美的激情,產生了學習興趣,又使他們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啟發誘導,熏陶學生內在美的情操
對學生進行內在道德品質教育是美術教學法中又一重要課題。要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技巧,陶冶情操,就必須在教學中貫穿道德品質的教育,培養學生嚴肅認真、虛心好學、刻苦訓練的學習態度和敢于創新、勇于進取的好作風。
例如:中國畫大師齊白石一生對待藝術是極其嚴肅的,無論是字畫、作詩,他都下工夫,從不取巧,他認為:“要知天道酬勤”。功夫這東西來不得半點投機取巧。我經常給學生講吳昌碩、徐悲鴻等老一輩畫家經過鍥而不舍的努力,才獲得豐碩藝術的成就。通過這些例子,培養學生刻苦學習、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鍛煉學生高尚的內在素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45229.html
相關閱讀:讓音樂成為放飛心靈的天堂
春季寶寶戶外踏青4大注意事項
促進小寶寶聰明的重要因素
讓孩子變笨的十件錯事
學習至深夜 為啥成績上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