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所有父母都是一致的愿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但是我們各個地方不同地區使用的方法是不盡相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外國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特別是我們新一代父母,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光溺愛好會毀了孩子,請繼續往下看吧。
美國:逆境中塑造獨立性
對孩子獨立的培養性的培養,以美國最為突出。美國兒童自兩三歲起便獨居一室,如果孩子有恐懼心理,大人便買一種專門的燈,安在孩子的臥室里,徹夜亮著驅逐黑暗。父親或母親臨睡前到孩子房間里道一聲晚安就走了,孩子則抱著娃娃之類的玩具自己入睡。孩子稍有自理能力便要自己布置、整理自己的房間。在美國,1歲多的孩子基本上都能自己吃飯,父母將孩子“綁”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小桌上,讓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吃飯。在幼兒園,幾個月大的孩子就會獨自喝奶,2歲以上的孩子全部用刀叉吃飯。
和美國人相比,中國的父母太疼愛自己的孩子,每一件小事都照顧得無微不至,看起來是好事,實際上是害了孩子。據一項調查表明,中國的孩子長大后,在社會上的獨立處事能力比國外的孩子要差一些。自理能力比外國孩子要遲5-6年。
奧地利:“想象幼兒園”
在歐洲的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有個別具一格的幼兒園——“想象幼兒園!鳖櫭剂x,即是以培養幼兒豐富的想象力為“特色”的。步入“想象幼兒園”的其中一個教室,猶如走進了童話世界。孩子們在教師的指導下,盡情張開想象的翅膀,把自己裝扮成美麗的白雪公主或是可憐的丑小鴨。在被命名為“太空世界”的教室里,孩子們駕駛模擬太空船遨游浩瀚的宇宙,想象著地球以外的星球上的生命進行溝通。在手工間,孩子們使用特制的小型刨子、鋸子,切割不同形狀的小木塊,并涂上顏料,最終制成一套積木;在縫紉間里,孩子們學著穿針引線,為玩具熊或洋娃娃縫制自行設計的新衣……
孩子玩耍時,是自發自動產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最佳時機。通過這些“玩耍”還能夠發展孩子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推理能力、語言能力等等。
英國:餐桌教育
英國家庭素有“把餐桌當成課堂”的傳統:從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庭就開始對其進行有形或無形的“進餐教育”了。一般兩歲時就開始系統學習用餐禮儀。英國人杜絕孩子偏食、挑食。如果孩子一個勁地只吃某種菜而對其他菜不屑一顧時,家長往往會把此菜收起來。他們認為,餐桌上對孩子的遷就,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而且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英國“餐桌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學會良好的進餐禮儀,使其具備各種種值得稱道的素質或性格。通過孩子對自我服務技能的掌握,一方面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孩子的獨立性。
國外家長們教育孩子們的方式是不是都很有心意呀,我們中國父母目前最重要要做的就是要增加知識,增加遠見,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愛孩子的方式要得當,否則就等于是害了孩子。我們要做一個懂得如何愛的家長,這樣的愛從容自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72101.html
相關閱讀:日本媽育兒:鍛煉孩子意志
盤點流行“磨難教育”的6個歐美國家
海外育兒:音樂使寶寶聰明
美國女婿給孩子設定的家務計劃
美國膽大心細是這樣鍛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