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懲罰”很靠譜,美國90%家庭都在用!
案例分析
明明三歲,調皮搗蛋,正在經歷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一天,他拿著爸爸的手機玩,爸爸說可以讓他玩5分鐘,然后必須還給爸爸?墒5分鐘到了,爸爸要拿手機,他卻不給,還邊躲邊繼續玩。
“明明,5分鐘已經到了,要把手機還給爸爸了!”
“不要”
“你這樣的話,下次爸爸不給你玩了哦。我們說好的時間到了,你要守約啊!”
“不要”明明邊說,還把手機塞到了沙發下面,然后對著爸爸兩手一攤,說“沒有了”
爸爸彎身要拿手機,明明卻先一步把手機拿出來,把手機扔到一邊的地上,還跑過去,又把手機往邊上踢了踢,然后偷偷看爸爸。
爸爸忍住脾氣,過去把手機揀起來,然后把明明帶到臥室墻邊的小椅子說:“你坐在這里5分鐘,想想自己錯在哪兒?”明明一聽,大哭起來,爸爸還是把他放在椅子上,起身出了臥室。明明雖然哭著,但還是乖乖的坐著,慢慢哭聲也小了下來。而爸爸卻透過門縫觀察著明明……
五分鐘后,爸爸來到臥室,蹲下與明明平視:“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嗎?”
“知道,我不應該不給爸爸手機”
“還有嗎?”
“我不該把手機摔地上,不還給爸爸”
“嗯,你跟爸爸約定了就玩5分鐘,但時間到了你不還給我,還把手機扔地上,這樣是不對的,知道嗎?”
“知道了,爸爸,我錯了!下次不這樣了。”
“爸爸相信你是個好孩子”……
”計時隔離“法懲罰孩子好用!
“計時隔離”(也叫Time Out)是歐美父母間非常流行的懲罰孩子的方法,因為沒有暴力,并且實用有效而備受推崇。在孩子犯錯時,在規定的時間、地點暫停其他一切活動,讓寶寶坐在角落,或者站在角落幾分鐘,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平復情緒,完成對孩子的小小“懲罰”。
計時隔離注意事項
1)爸媽雙方在執行過程中不統一。必須保證步調一致。
2)寶寶并不清楚規則和犯規的后果。事先就要規定好,犯什么樣的錯誤就會采取計時隔離。
3)進行計時隔離時,所用的時間太少或者太多。正常的是,每大一歲增加一分鐘,上限是10分鐘。
4)濫用計時隔離。當寶寶只是偶然表現出有些不禮貌,就動不動威脅說要進行隔離或者真的就實行。輕易使用計時隔離療法會引起寶寶的負面排斥。
5)進行計時隔離的環境不合適。進行隔離的環境不應該是“小黑屋”之類的可怕地方,寶寶可以隨意取用玩具,可以有電視機和金魚缸之類的設施。
6)在計時隔離的狀態下,對寶寶進行叱責或者呼來喝去。爸媽要記。褐挥性趯殞毻瓿闪烁綦x之后,才能和寶寶進行交流。
7)當計時隔離結束后,用溺愛或者過分憐惜的態度來補償寶寶。事后補償不可取,爸媽其實只要用簡單的,不帶過分情緒化的方式來進行整個過程就可以了。
也許有人并不贊同這種“懲罰”方式,但育兒路上,沒有對錯之分,只要適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73925.html
相關閱讀:美國女婿給孩子設定的家務計劃
海外育兒:音樂使寶寶聰明
盤點流行“磨難教育”的6個歐美國家
美國膽大心細是這樣鍛煉的
日本媽育兒:鍛煉孩子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