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孩子放到哪里去?”的問題又困擾著家長們。針對兒童早期智力和綜合能力開發的問題,中華兒科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毛萌教授等專家在惠氏“開啟學能之窗”的主題活動中表示為家長們出主意。
從“玩”中得到發展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系副教授馮夏婷說,6歲前是生活習慣、言語、智能等學習的關鍵期,但我們的兒童三歲以前基本上是在家里由父母或保姆帶大,大部分家長并不具備教育孩子的專業知識和技能,3-6上幼兒園,老師也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孩子,所以出現了越是在孩子學習的關鍵期,教育越不受重視的現象。
那么6歲之前的孩子學什么呢?“天才寶貝”的早期教育中心主任朱?指出,學前教育首要的是培養孩子的一種學習興趣、對事物的好奇心、良好的行為習慣、豐富的情感和對社會的正確態度。如果能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能培養自信心,創造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等軟技能,這些軟技能將使孩子終身受益。
發現寶寶的優勢和不足
“我寶寶三周歲了,已經上了一年的幼兒園,在幼兒園很聽話,老師說,他很少與其他小朋友說話。寶寶回家之后也很少主動跟媽媽說幼兒園的事情,每次都是媽媽問一句他就答一句!睎|東媽很擔心孩子語言表達有障礙。
美國權威兒科醫生及學能發展專家梅爾?列文教授說,孩子的學能發展水平是由注意力、記憶、語言、空間排序、時間排序、運動、高級思維和社交等八個系統組成。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語言、記憶、運動、社交等有可能出現問題,就拿孩子不愛說話這個問題來講,家長應注意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比如他喜歡汽車、游泳,就跟他談論這些話題,讓他表達自己的感受來訓練其語言功能,或者看完喜歡的動畫片《機器貓》之后,讓他說說小叮當都干了什么?這對于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列文認為,很少有孩子可以各個方面都做得很好,每個孩子在學能發展上都有其優勢的方面和劣勢的方面,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實際水平和特點,找到孩子的“優勢”和“劣勢”所在。既要充分重視對孩子優勢的挖掘和再培養,也要寬容孩子的劣勢,積極用孩子的優勢來帶動劣勢方面的發展。
父母別做傷害者
許多孩子都在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中長大,父母代勞的結果就是孩子自己動手、主動探索的能力很差。鄒小兵教授認為,孩子學能之窗的開啟,父母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父母要做“觀察者”、“建設者”、“鼓勵者”,而不是“傷害者”。
1、明智的“觀察者”:父母要仔細觀察及分析孩子在注意力、記憶、語言、空間排序、時間排序、運動、高級思維、和社交等不同八個方面發展的優勢和劣勢;
2、孩子學能發展的“建設者”:積極引導孩子學能發展的優勢,用優勢方面來帶動劣勢方面的發展,比如對于運動系統差、語言能力好的小孩,可采用邊說話邊做動作的方法,來提升其運動系統的發展;
3、千萬別扮演“傷害者”: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失敗”、“不受重視”等不良情緒會阻礙孩子的學能發展;
4、孩子學能發展的“鼓勵者”:熱情的贊揚和鼓勵是孩子學能發展的最佳原動力;
5、孩子學能發展的“物質供應者”:及時學習最新育兒營養資訊,為孩子的學能發展提供全面均衡的營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611130.html
相關閱讀:孩子都喜歡的簡單跳躍游戲
彈跳運動 讓寶寶IQ動起來
如何提升孩子對興趣學習的熱情
跳繩益處多能讓孩子變聰明
過分灌輸知識不利大腦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