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教學是為了讓孩子贏在起點、勝在終點!边@樣的廣告語在早教機構很時髦很普遍。如何讓孩子贏在起點?訣竅就是提前學,用搶跑贏來領先。至于如何勝在終點,說這話的早教機構可管不了這么多。早教的特點是,在孩子身上的投入無法在短期內看到明顯效果,長期效果又缺乏考證和約束?梢詾橐粋遙遠的未來打包票,卻不用負責任…
內容摘要: 外語、奧數、音樂、體能、美術……在北京西三環外的世紀金源購物中心,幾乎能找到所有這些項目的培訓,這些培訓主要瞄準的是幼兒。如果早教機構走不出師資瓶頸,走不出對教育規律一知半解的局限,將永遠不可能走出為“小學化”推波助瀾、為孩子拔苗助長的怪圈。
外語、奧數、音樂、體能、美術……在北京西三環外的世紀金源購物中心,幾乎能找到所有這些項目的培訓,這些培訓主要瞄準的是幼兒。
縱觀中國比較有名的早教機構,總部幾乎全部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在北京西單、王府井、國貿這樣的繁華商業區,在回龍觀、望京這樣的大型居民社區,甚至在每一個規模稍大社區的底商或居民樓里,到處可以看到各類早教機構的招牌。0歲到6歲孩子,成為早教機構瞄準的主要目標。
當教育部要求幼兒園防止“小學化”,不得傳授小學階段知識,不得舉辦各類興趣班之后,“早教機構的春天來了”:幼兒園不讓“小學化”,沒人規定早教機構不可以;幼兒園不讓辦興趣班,辦興趣班正好是早教機構最感興趣的。以前還發愁生源,現在,生源形勢一派大好。
“讓孩子贏在起點勝在終點”
——早教機構的“小學化”步子更大
提供語文、數學、外語、美術和音樂教學,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班,這是一家早教機構提供給本報記者的內容介紹。
記者發現:盡管語文課可能變成語言,數學可能變成頭腦風暴,外語可能變成雙語甚至右腦開發,美術可能變成創意,在相當多的早教機構,教孩子們學習英語、學習認字、學習數學計算,依然是主攻的內容。不同機構在教學內容上大致跳不出讓孩子唱歌跳舞、懂天文地理、會音樂美術等范圍。
來自意大利的蒙氏課程,美國的親子課程,韓國的藝術課程,德國的音樂課程,風靡亞洲的水域課程;感覺統合課程、蒙臺梭利數理課程、福祿貝爾創意課程、奧爾夫音樂課程、蒙臺梭利美育教育……這些聽起來很美很洋的課程,正越來越多成為噱頭。
這些課程的來源,各不相同。記者了解到,有部分早教機構特別是品牌早教機構投入了比較多的人力物力進行自己的課程開發。但囿于專家資源的不足和專家水平的局限,更多早教機構擁有的獨家課程往往容易成為大雜燴:看到什么東西就拿來,改造一下后變成自己的東西。這種所謂課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一直受到外界質疑。
另外相當一部分早教機構擁有洋出身和洋來歷,記者發現,除了英美“血統”,丹麥、德國、意大利也常被引用。曾經頗有國際知名度的奧爾夫早教、蒙臺梭利早教、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則早已經成為“大眾情人”,不少早教中心都聲稱自己正是繼承了上述理論,在從事最陽光的嬰幼兒教育事業。一位資深幼兒園園長痛心地告訴記者:這些理論在中國已經爛掉了!
是不是所有的早教機構真的有洋背景?記者帶孩子多次到不同機構體驗,感到答案是否定的。在某幼教機構,銷售人員讓孩子到另一個教室聽課,家長則集中在一起看該機構的廣告宣傳片,聽推銷人員宣講。在宣傳片中,西方名人特別是加德納、蒙臺梭利等,美國常青藤高校中最著名的幾所學校都被反復提到,好像這家機構與這些人物和大學有密不可分的血肉聯系。記者了解到的實情是:該機構的創辦人曾經到美國游歷3個月,看過一些美國大學,在美國萌生舉辦早教機構和設計現在這樣一套課程的“創意”。
主題創意法、生活聯想法、情境教育法、音樂游戲法、帶動激勵法等種種教學方法;著名教育學家珍妮博士,著名心理學家羅伯特先生,著名腦科學專家亞當斯博士等聽起來好像確有其人的外國專家……一位早教機構的人士向記者“揭底”:個別看起來頗具創意的教學法和煞有介事的教育名人,往往出自隨心所欲的編造,編造出這些名詞和人名的也許僅僅是一個剛從職校畢業不久的學生。
來看一組來自早教機構的許諾和描述:
輕松玩會3000個常用漢字,玩會500個英語單詞,玩會數、量、形、時空等數學概念,玩會五線譜……
讓孩子不出國門,與美國、英國孩子同步學習……
雙語學前班、歡樂英語、拼音識字、數學思維、美術、科學認知、樂器等課程,打造全素質、全人……
百分之四十的全日制小學員畢業后被重點小學錄取……
看了這些,某些早教機構在教什么,一目了然。對此,業內人士心知肚明。一位幼兒園園長告訴記者:如果只限制幼兒園,不限制早教機構,“小學化”還會變本加厲。
不少早教機構辦有學前班。采訪中,記者深感到,學前班堪稱“小學化”的重災區。記者帶孩子多次體驗不同機構舉辦的學前班,發現學前班的教師幾乎全部主要根據知識目標選擇教學內容,讓幼兒認字寫字、背詩歌、學習加減法,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主要講一年級的課程,其“你講我聽”的課堂氛圍甚至比小學課堂更沉悶。
“我們的教學是為了讓孩子贏在起點、勝在終點。”這樣的廣告語在早教機構很時髦很普遍。如何讓孩子贏在起點?訣竅就是提前學,用搶跑贏來領先。至于如何勝在終點,說這話的早教機構可管不了這么多。早教的特點是,在孩子身上的投入無法在短期內看到明顯效果,長期效果又缺乏考證和約束?梢詾橐粋遙遠的未來打包票,卻不用負責任,這是不少以教育資訊、咨詢公司、教育培訓中心名稱出現的早教機構樂于編織教育神話來吸引家長、抬高收費的重要原因。
“兩三個月出來一個蒙氏培訓師”——師資瓶頸注定拔苗助長結局
記者在某機構的網站上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這家機構一位老師看孩子們喜歡玩滑梯,不喜歡上課,就讓孩子們長時間玩,直到最后產生厭倦,玩不動了,不得不表態“我不玩了”,乖乖去上課為止。網站發布了這位教師的一篇文章來講述自己的教育成功。
看到這個故事,記者和幾位母親進行了討論,大家的一致感覺是:寒心驚心。如果孩子最起碼的游戲天性都得不到尊重,何談早期教育?
但記者發現,類似體現“教育無知”的故事在早教機構并不少。據了解,絕大部分早教機構都面臨師資力量不足的瓶頸,隊伍水平參差不齊。目前,早教機構的老師主要是幼師畢業的學生或者有幼兒園、小學工作經歷的人,大部分不具備任何資質,只是經公司內部培訓后上崗。
市場上大部分早教機構只需在工商行政部門注冊即可,它們在工商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中以兒童心理、發展咨詢為名登記注冊,但實際上從事早教業務。記者接觸到的部分早教機構教師是有職業資格認證的早教指導師、育嬰師,但是這些證書由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頒發,教育部門沒有參與。有關人士提出,擁有這些證書的人,在多大程度上是真正的早教專業人士,還值得追問。
據透露,在國內參加蒙氏課程培訓最快的只需半個月就可獲發證書,有的公司新人內部培訓半個月就可以上崗。華南師大教育系袁愛玲教授說,“國外的蒙氏教育培訓師要經過2到3年的學習”。由于早教機構未納入教育部門的管理,作為商業機構,缺乏上級監管,迄今沒有人對其師資的從業資質提出要求。
而與此同時,各類早教專家多如過江之鯽,一個早教機構就可以聲稱自己的某個員工是早教專家。一位高校學前教育教授告訴記者:某些偽專家集結成群發聲,有的真專家和商業機構相呼應發出“偽”聲,聲勢之大,讓自己這些真正做研究的都“不想說話”了。
毋庸諱言,目前,國內某些品牌已經形成的大型早教機構,已經擁有比較完備的管理體系、強大的服務脈絡,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它們就擁有科學的教育方案,能提供適合孩子天性的教育。記者發現,不少大品牌的機構,走的還是“小學化”的老路。
如果早教機構走不出師資瓶頸,走不出對教育規律一知半解的局限,將永遠不可能走出為“小學化”推波助瀾、為孩子拔苗助長的怪圈。
新潮理論隨便叫,育人目標“高大全”——這樣的早期教育有點亂
房子不好賣了,原來弄房地產的開始進軍早教市場;礦挖得差不多了,煤老板也希望投資學前教育……大量非教育領域的人進入其中,而且大多以營利為目的,資金游擊性強,帶來了新的動蕩。有早教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此下去,如果缺乏監管,早教市場將更加混亂。
記者發現,某些早教機構往往存在不少共性:
國際名人隨便用、西方名詞漫天飛、新潮教育理論隨便叫。早教銀行論、皮紋測試、捕捉嬰幼兒敏感期等西方新詞,一度號稱是西方經濟學家、腦科學家、心理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從加德納,到蒙臺梭利、卡耐基、拿破侖・希爾甚至杜撰的虛假大衛博士、羅伯特教授……似是而非的教育觀點和理論、似有還無的專家名人,成為早教機構最常用的宣傳賣點。
各種旗號頻出。幾乎每家早教機構都打出自己的特色旗號,雙母語教育、蒙臺梭利教育、剖腹產兒童潛能開發、中國第一早教品牌、國際最大早教品牌、與國外孩子同步等。
育人目標“高大全”。一些早教機構聲稱培養的是超級寶貝、全能寶貝、天才寶貝、精英寶貝、成功寶貝、未來領導人,培養孩子的領導才能、語言溝通、團隊合作、生活技能、經濟理財、心理修煉、數學邏輯、創意探索……這樣的本事連大人都很難學習到,何能讓三五歲的幼兒學到?
收費標準自己定。不同早教機構收費標準不一,記者發現:在北京,一次課(45分鐘到一個小時)90元的“低價”課有,200元一次的課也有,還有上千元甚至數千元一次的高檔課、“特色課”。早教機構都有特定的盈利模式,他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實現利潤最大化。由于早教機構未納入教育部門的監管,工商、稅務部門只是監控其經營、納稅情況。監管機構缺失,導致早教辦學標準、師資準入、監督考核等制度處于自發、無序狀態,虛假宣傳、收費不合理等問題頻發。
孩子智力到底要不要被過早開發?在教育部下發防“小學化”通知背后,大量的專家已經對此作出了回答:提前學習知識、提前大量開發,只會毀了孩子。一位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媽媽很慶幸自己沒有讓孩子早早上各種早教機構學習。她告訴記者:原來和她女兒一起入學的孩子,那些剛入學時學得好也就是學得早的,現在基本上都不是班上學習最優秀的了!皼]有后勁!”這位過來人的話應當引起更多家長的警惕。
迄今為止,記者看到過的最好的早教機構,并不是“小學化”,而是通過游戲來豐富幼兒成長的環境和感知。例如,和傳統的講究技法、規矩的教學方式不一樣,有的美術教育機構主要通過鼓勵孩子大膽畫,想怎么畫就怎么畫來學習繪畫;有的機構就是提供各種適合幼兒活動的場景,客觀起到了豐富家庭早期教育環境的作用。這樣的早期教育,是不是對孩子更有益呢?
在防“小學化”、警惕“小學化”的大背景下,規范早教機構,引導早教機構科學辦幼教,越來越緊迫。而在這種規范進程中,組建高水平的專家團隊,科學評估早教機構的課程和活動內容,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721569.html
相關閱讀:跳繩益處多能讓孩子變聰明
如何提升孩子對興趣學習的熱情
過分灌輸知識不利大腦發育
彈跳運動 讓寶寶IQ動起來
孩子都喜歡的簡單跳躍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