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一 選擇好“第一目標”學校
客觀上說,考生升學的第一志愿學校對考生的錄取將發揮主導性作用?忌谝恢驹傅男Ф纫蕾囉诳忌图议L對考生學業水平和實力的科學分析與全面把握。因此考生和家長要提高第一志愿命中率,需要對自己的學業水平進行深入而細致的分析。尤其是要慎重聽取考生所在學校的班主任和教務部門的意見。因為他們對本校近幾年錄取四星級高中的人數與比例是比較清楚的。通?忌诔踔腥绻k學規模和學生人數沒有明顯變化,那么每年四星級高中達線人數是相對穩定的,因此考生慎重參考學校班主任和學校意見,結合自身水平,依次排出若干所“最理想的”、“理想的”、“較理想”學校,然后根據自身條件,分析用哪所學校作為第一志愿被錄取的可能性較大,最后通過綜合分析后再確定第一志愿。對于基本確定上高職的考生,則要考慮今年三星學校和高職同批次招生的因素影響,結合高職招生的計劃是否變化,確定一個專業理想,分數恰當的高職學校。
策略二 填志愿要“拉開梯度”
志愿填報要適當拉開梯度,把握級差?忌鷪罂紩r志愿要有“梯度”。所謂“梯度”,有三層意思:一是不同批次之間的學校要有梯度,二是同一批次不同學校之間要有梯度。這種梯度一般由分數差異表現出來,從宏觀上看,還包括地域梯度,學校規模特色梯度,辦學模式梯度等等。可以把每一批次的高中劃分為三類:一類上第一志愿生源充足的學校,這類學校考生只能填寫在第一志愿里。第二類是生源不足,但缺額不多,尚可招收少量二志愿考生的學校。第三類是生源嚴重不足的學校,只要達調檔線,填寫志愿都有可能錄取。去年,第一批次的大部分四星級高中基本上第一志愿就已經錄滿,第二志愿基本不起作用。而今年的情況將會發生一些變化。其原因是13中、29中指標生的實施,可能會使報考這兩所學校的正常招生計劃的錄取線適度上揚,因此,在不能被指標生錄取,很可能出現高分落榜熱點高中的情況。為此今年中考考生和家長采取“拉開梯度”的策略,填好第一批次的第二志愿非常關鍵。因為考生在不能錄取第一批次第一志愿時,有一個保底四星級學校。第二志愿的四星級學校的選擇建議與第一志愿學校錄取線相差20分左右比較合適。如果第一批次的一、二志愿錄取線分差過緊,很可能所選擇的二志愿學校的第一批次一志愿招生計劃就滿了,輪不到考生二志愿發揮作用,最終出現征求志愿或進入第二批次三星級學校錄取批次。也就是說,二志愿如果選擇不科學,也會出現高分落榜心儀高中的可能。如果二志愿填報合理,則有可能出現“有機會沖沖熱點名校,留二志愿保底,不用交錢能上四星級高中”的局面。
策略三 合理定位,用好指標生政策
指標生填報知己知彼,講求策略?忌仨氁獪蚀_對自己定位,考生水平的定位應立足于學校整體水平。一般把握考生學習水平的直接方式就是,采取客觀的事實分析,通過數據和事實讓孩子認清自己的位置和實力。家長可以通過學校班主任、年級長,了解孩子所在學校往年在全區或全市中考中所處于水平檔次,每年該?既∷男羌壐咧蟹定的人數大約有多少。同時,學生比較穩定的年級名次在什么位置,再結合目前的學習狀態,是偶然超長發揮,還是通過孩子的科學復習,能夠還有沖刺的后勁。在綜合了以上幾個因素后,就基本確定學生的基本學習水平了。
指標生志愿與第一批次一志愿的銜接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錄取的效果。其中13中、29中指標生學校50%招生計劃作為指標分解,其正常錄取的統招生計劃就相應減少了一半,因此這些學校的正常統招生錄取分數線就會在去年原本就很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譬如:一個考生排名在學校前10名,假設該校每年能達到一中錄取以上學生人數15人左右。如果今年獲得的指標生有如下可能:一中指標生2名,金陵1名,南師附中2名,中華1名,13中2名,29中1名,共計8名。則該生填報指標生大有學問。這里暫不考慮10名以后考生超常發揮的因素。是否首選南師附中或金中呢?不一定。要仔細研究該生在年級中兩年的排位是否基本穩定在前十名的水平。如果基本穩定在第5名,同時綜合考慮年級前4名考生填報指標生的情況,該生填報一中指標生,第一志愿填報一中或13中可能相對好些,如果指標生不能錄取,一志愿還能沖一下一中的正常招生錄取線。如果單純為了保證錄取,指標生采取填29中或中華,一志愿選擇29中可能被錄取把握更大。所以,如何用好指標生政策值得思考。
策略四 “一!辈荒茏鳛閾裥Nㄒ粎⒖
由于近年來,各區高中對生源的重視,城區“一!苯y一考試越來越少。去年教育主管部門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考試后,今年各區“一模”不會再統一考試、統一閱卷,由于各區、各!耙荒!痹嚲黼y度的差異較大,尤其一些完中為了保護生源,“一!遍喚順藴蕦⒏鼮閲栏瘢虼,各學校的“一模”分數的信度將大幅度降低。所以家長不能單純地依靠“一!狈謹底鳛楹⒆舆x擇高中學校的重要依據。相反,家長和考生更要重視初二、初三兩年來的幾次重要的過程性考試成績,通過自己在班級、在年級的總體水平如何。通過班主任和學校提供的有效信息確定自己學業發展水平,再確定自己適宜的高中學校。
策略五 雞頭還是鳳尾?審視20%現象
孩子是做“雞頭”還是當“鳳尾”?對于很多家長來說,這是一個兩難問題。寧當雞頭不做鳳尾,一心做名校后20%人群的考生要謹慎,更要理性。不當名校的后20%,為的是給考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以及今后進一步學習的主動性。成績中等或一般的學生擠入高中名校處在年級的最末端,很容易遭遇挫敗感,成績未必能進步很快。在普通高中,孩子能處于班級的前20%,最能鼓勵孩子進步。因此中等偏上的孩子到辦學質量中等的高中,要比在所謂名校墊底好得多。其實一個人群后20%的人,通過三年努力變成前20%的幾率,遠遠小于20%。
有些家長總是認為家庭條件不錯,也不管孩子是否能夠適應名校的教學要求和學習能力要求,總是“擠破頭”,一味死追名校。各層次學校的考生水平是有差異的,教學方式和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一些通過擴招進入名校的考生大多數由于學習能力水平與正常錄取的考生有較大的差距,其實細心家長通過了解,會發現很多通過交贊助費擴招擠進高一層次學校的學生發展結果并不理想。如果一些優秀的考生適當下移所選擇的學校的層次,將會把自己置身在低一層次中佼佼者的行列,會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和社會鍛煉的機會。建議考生要根據自身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對于一些學習能力不強、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不要為了名校光環拼命往上擠,盲目做名校后20%人群的考生要謹慎,更要理性。
策略六 理性簽約,克服僥幸心理
不少高中學校為了吸納優質生源報考本校,紛紛辦起實驗班、強化班,競賽班等,一般會對考生公布一些優錄的招生協議,即所謂“簽約”。承諾一定的報考優惠條件,降低考生報考該校的風險率。一些報考簽約高中的家長擔心孩子考試時失手低幾分,為了有個保險,一般都與高中簽約。家長要清楚地認識到,并不是簽約越多孩子上考中的保險系數就越大。其實任何一個考生在普通高中志愿填報時,第一批次中的第一志愿只能是一個。一般省重點高中學校錄取第二志愿可能性極低,通常第一志愿就錄取滿了。從理論上講,一個考生有用的簽約最多兩個,其實能真正起到作用的一般是與第一志愿學校的簽約。值得注意的是,家長要認真研讀簽約內容,不要把希望寄托于簽約,抱有一種僥幸心理,希望通過簽約來提高上高中的保險系數。其實簽約兌現的關鍵還是在考生的分數,如果考生的考分過低,所謂的簽約協議就是廢紙一張,因此家長一定要頭腦清醒,中考錄取關鍵靠孩子的軟實力。
策略七 警惕預估線,“就低不報高”
加大宣傳力度、過硬的教學質量帶來的社會聲譽、靈活的招生宣傳政策和“市場化”應對措施將是生源大戰中百試不爽的制勝秘訣。目前,城區大部分四星級高中之間硬件、師資等教育資源逐步開始趨于一致。為了爭取好生源,各所高中學校都會提供一大堆的數據信息,包括:本科上線率、高考錄取率等。很多家長看了這些學校的數據覺得似乎每所學校都很好,不是這個第一,就是那個一等獎,真不知道該選擇哪家。家長和考生要掌握想報考學校的特點和層次,需要多方面了解學校的情況,對學校的特點、招生計劃、往年的分數線等都要有個準確的認識。由于家長了解報考學校信息的來源單一,同時缺少主管部門給出權威的統計數據,導致各家學校自說自話,只選擇有利于學校自身內容宣傳,學校的不足和薄弱點盡力回避,只挑對自己有利的數據向外界公布。因此,家長需要對所接觸的信息進行篩選,分析,不要被一些表面的數字所迷惑。
具體了解學校辦學情況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幾種:實地考察,通過在校的鄰居孩子了解,不能單純的看招生宣傳材料,可以通過在校學生、已畢業的考生家長或者教育同行提供的信息做分析。俗話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建議家長不要因為一些招生宣傳信息產生先入為主的印象,還是實地考察,多方咨詢,各種信息相互印證為宜,對于同事的信息參考性的聽,老師提供的信息選擇性的聽,媒體的信息驗證性的聽,鄰居的信息慎重性的聽,不草率地做出決定。
每年簽約或中考填報志愿時,各個學校拋出的簽約或志愿填報的預估線,這往往會成為考生和家長選擇高中最重要的參考數據。很多不明就里的家長都將預估線當成“權威數據”,深信不疑,以此確定最后的報考學校?赏趯嶋H錄取時,一些學校的分數線卻“水漲船高”,讓不少考生高分落榜。其主要原因是一些高中學校為了招到優秀生源,在提供預估線時采取“就低不報高”的策略,目的是吸引大量考生填報,抬高錄取分數線,從而提高本校的生源質量。
策略八 涉外合作班慎重選擇
近幾年,南京城區有不少普通高中為了拓展辦學模式,探索適合城市考生的跨國界的多元文化教育之路,申請并經教育主管同意舉辦了一些“中加”、“中澳”、“中英”、“劍橋國際高中”、“中韓”和“新大預科班”等國際課程班。這些有送孩子留學意向的家長希望通過涉外高中班的三年求學,為孩子將來到國外留學進行預科教育,為孩子到國外留學奠定基礎。這些涉外的辦學看上去很誘人,但學費昂貴,一般一年都要3萬以上,有的高三階段達6~7萬。
其實一些家長并不了解國外高中教育現狀,過多的只考慮家庭資金上的承受能力,但是對所選擇涉外高中班時的具體情況則過于盲目,并沒有綜合考慮孩子的個性和特長。有些學習習慣和自覺性不高的孩子,送到國外后,學習習慣不好,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語言溝通困難,既不能進行自我生活的料理,又不能完成學業,通過三年的課程培訓,生活和學習習慣并沒有得到應有的提升和改善,浪費了家長大量的資金。因此建議家長量體裁衣,理性地看待高中涉外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hongkao/1299179.html
相關閱讀:中考數學填空題解題注意事項須知
中考備考策略:優等生的中考復習方法
北京中考數學真題解析:多思考 重視應用
新高一物理學習方法:中考后的暑假如何學習高一物理
中考英語情景交際答題方法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