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數學試卷的設計遵循《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考試說明》的要求和闡述,緊密聯系北京市初中數學教學實際,與2015年相比,保持了試卷結構和題目類型的穩定。試題圍繞初中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動經驗進行設計,突出數學基礎能力和關鍵素養的考查。
試卷內容與教學中的各部分內容比例相適宜,知識覆蓋全面,考查重點突出。試題的難度分布、分數設置、題型選擇合理,試題的表述形式簡潔、規范,試題的圖文準確并相互匹配。嘗試進行科際之間的融合,利用中國古代的甲骨文背景考察平面幾何中的對稱,反映了新課程理念的發展和演變;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類的試題背景材料真實、親切,易于理解和解決,既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滲透了愛祖國、敢實踐的價值觀,又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數學試卷客觀地反映了北京考生的實際情況,是一份科學性過硬的試卷。
(一)突出考察數學的核心概念與“四基”的形成
注重考查學生初中學習階段所需要掌握的數學核心概念、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覆蓋面寬泛,試題對知識以及知識間的結構性與聯系性有很好的體現,有一定的寬度與開放性,具有多思少算的特征。
代數內容突出了基本的運算方法與運算技能,如第6題、17題、18題。在由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選擇相應的數學知識進行問題解決方面有一些體現,如第22題、24題。在操作探索方面,在2015年有關試題的基礎上有了新的變化,如第26題,觀察變量間的對應變化,估測自變量對應的函數值。利用函數圖象探索函數性質。
再如第16題,考查尺規作圖的作圖依據,延續了2015年同類試題的試題立意。
幾何內容的考查基本保持與往年相近,試題變化平穩,幾何內容重點考查了學生的基本技能,考查了知識的整體性和相互之間的聯系,考查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如第19題考查幾何中的簡單推理,第23題在多邊形背景下考查幾何的基本計算與證明,第25題是圓中證明和計算,同時對幾何問題的解題思路進行了考查,第28題考查幾何問題的研究、探索的策略與方法。
(二)以數學思維能力為核心,體現數學素養
對思維能力的考查是中考試題的重要內容。在注重數學內在聯系和知識綜合的同時,從整體結構和試題背景立意,關注社會熱點話題,以數學應用、數學推理、數學交流為核心,全面考查各種能力,從多角度、多層次對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進行考查。
例如第2題和第10題,設計背景緊貼當前熱點,立意從人們日常生活關注的問題切入,既與時代發展相融合,豐富了學生的數感,又考查和展示了學生數據分析觀念和應用意識等數學素養。
從學生的基本生活經驗出發,主要體現學生“寬”的視野,不同學生思考問題的出發點不一樣,想問題的方式也不一樣,重點考查學生從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上讓學生思考,引發思維的碰撞,突出考查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廣泛性,這是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基礎。
例如第12題
在綜合題目的設計上,注重了思維能力考查。增加了題目的梯度,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例如28題
消除了學生以往“入手難”的恐懼心理,讓學生容易進行初步分析,心態平和、思路開闊;既考查了基礎,又關注了學生的能力培養,對數學教學起到引導作用,引導復習活動回歸基礎、回歸幾何直觀、回歸能力培養。
考察數學應用的題目共有9道,考察數學推理的題目有5道,考察數學交流的題目有3道。
(三)試題結構有所調整,形式更加新穎
試題布局不拘泥于往年的形式,填空題、解答題一改以往答案唯一的格局,呈現了一定的開放性,題目背景雖然常見,但最終答案需要表達出學生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題目表現形式不落俗套,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將以往考查整體代入的試題從去年第18題的位置調整到了第6題的位置;
第8題第10題由以前考查函數的圖象和變化趨勢換成了從統計圖表中獲取數據;
概率的考查從求簡單隨機事件換成了用頻率估計概率;
列方程或方程組解應用題的試題換成了考查統計的過程;
24題第(2)根據繪制的折線圖中提出的信息,預估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此題的答案開放,要求寫出預估的理由,但此理由必須支持前面的答案。
第25題的第(2)問由原來的通過邏輯推理計算得到結果變成了要求學生寫出計算的思路,體現了少算多思,重視學生思維品質的考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hongkao/866405.html
相關閱讀:中考數學填空題解題注意事項須知
中考備考策略:優等生的中考復習方法
北京中考數學真題解析:多思考 重視應用
中考英語情景交際答題方法指導
新高一物理學習方法:中考后的暑假如何學習高一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