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現在,我也一直沒有很明白地知道自己究竟還懷揣著多少有關夢想的字句與信念。我只知道,只要自己還活著,夢想就一直存在著。
小時候,總有人問自己長大有什么理想。那時候的答案不過也就是“想當科學家”、“想當醫生”,再或者就是“想開小吃店”,被問到原因,便張著嘴傻傻的笑,“因為小吃店里有好多好吃的東西啊”,話罷,哈喇子也不爭氣地流下。看著提問者咧開嘴笑,心里也油然而生一股成就感,以為他是因為自己有這么個夢想從而認為我是個好小孩才笑的。
再以后,父親總喜歡有事沒事地拿這說話,類似“真不切實際,就像你小時候說啥啥要當科學家”的話總在自己耳畔低旋!
小學升初中的暑假,生活極度荒廢到只能在當時唯一消遣工具——電視中打發時間。遙控器就是那么被自己蹂躪,電視屏幕嚓嚓嚓地不停變換,鮮少停下。就是那時,自己一眼就看到了她——李緯凡。一個淡雅得不施粉黛、不花枝招展,卻足以傾倒眾生的女子;就是那時,我想成為小凡那樣的女子;就是那時,我想做她的職業——心理學家。
胸中就是懷揣著這樣一個夢想,腦子里開始堆滿各種人與事,而后一個人坐在窗邊慢慢回想慢慢分析。想到了某些事情會嘴里喃喃埋怨自己不夠理性,想到了某些細節會責怪自己當時為什么沒有注意,想到了某個些微變化會懊惱當時怎么沒有察覺。為了這個,固執地去丟下很多東西! ∮腥苏f,如果將夢想建立在一些利益上,那么夢想就將失去他本有的靈魂。在與父母的對話中,總有意無意地夾雜對心理學的向往與追求,會試探地說以后想當個心理學家。每到如此,父母會笑得更為夸張,&ldquo,高中作文;哈哈,心理學家?!以后你養不活自己了可不要來找我們吶。”那似有似無、也稱不上是揶揄的話讓自己低下了頭。那時,我告訴自己,學心理不為物質而求。堅持下去,我一定可以。 十三四歲的時候,與父母攤了牌,幾次的歇斯底里使自己疲憊不堪,他們認定這沒前途,認定我是在荒廢學業。自己也只得一邊刻苦努力,一邊壓榨時間交與心理。父母看到了學業上的進步也不再說些什么。那時,會一直對自己說,那就這樣努力下去。以后與此為陪,與此共生!
我相信,總有一天,我能看到我自己的夢想握在手里,而夢想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變了質、改了味兒。我想,有效期這東西本就不是夢想的附庸。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10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