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朔(1913--1968) 山東蓬萊人。原名楊毓?,字瑩叔,蓬萊城里人,F、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 抗日戰爭時期寫過不少通訊和中、短篇小說。解放戰爭時期擔任新華社特派記者;抗美援朝時期寫出優秀長篇小說《三千里江山》。解放后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外國文學委員會主任,保衛世界和平大會黨組常委,同時寫了大量散文。“文革”開始后,楊朔被中國作協的造反派列為重點批斗對象。1968年7月底楊朔要求上書毛主席和要求與單位領導談話,均遭拒絕。絕望中于8月3日吞服安眠藥自殺。 他的作品基調是歌頌新時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勞動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萊仙境》、《雪浪花》、《櫻花雨》、《香山紅葉》、《泰山極頂》、《畫山繡水》、《茶花賦》、《海市》、《鐵騎兵》等。楊朔是當今文壇一再精辟闡述散文詩化理論,并認真實踐,卓有成效的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散文作家。楊朔創造地繼承了中國傳統散文的長處,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達到詩的境界。他營造意境時,常在謀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勞創造而無所求的特點,來寄情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高尚情操。 楊朔散文在寫人狀物時詩意濃厚。他寫人善于選取感情色彩豐富的片斷刻畫人物的神貌、內心;他的景物描寫,在寫出自然美的同時,也是創造意境,深化主題的重要手段。 楊朔散文的結構精巧,初看常有云遮霧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轉之后,曲徑通幽,高中作文,豁然展現一片嶄新天地,而且結尾多寓意,耐人尋味。 楊文語言具有苦心錘煉后的魅力,象詩一般精確、凝煉、含意豐富又富音樂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轉蘊藉的風格。楊朔的父親楊清泉是清末秀才。楊朔幼承家教,7歲入小學讀書,四五年級時已寫得一手好文章,倍受師生贊賞。1927年去哈爾濱,在太古洋行作練習生、辦事員,業余攻讀英語,并受業于李仲都門下,研習中國古典詩文,曾在《國際協報》、《五日畫報》發表舊體詩。他清高狂放,縱情詩酒,常與三位好友聚而豪飲,賦詩抒懷,號稱“四酒徒”。“九?一八”事變的炮聲驚醒了他的詩人夢,“時常睡到半夜,忽然驚醒,耳邊上轟隆轟隆響著敵人的過路坦克”,就象“從胸口碾過”,“心都碾碎了”。于苦悶中,他貪婪地閱讀《鐵流》、《毀滅》等書籍,接觸中共地下黨員金伯陽,“春風”“透進精神里了”。他針對日軍建立偽滿洲國,侵略、分裂中國的陰謀,有計劃地選譯美國作家賽珍珠描寫中國的小說《大地》部分章節,登載于《大同日報》副刊,不久,被日軍新聞檢查機關勒令停載。1937年初,他被迫離開哈爾濱赴上海太古洋行工作,其間集資籌辦北雁出版社,出版郭沫若的《北伐》等進步書籍。1937年“七?七”事變后,他毅然辭去太古洋行工作,投身于抗日救亡宣傳。同年9月去武漢,與友人合資籌辦文藝刊物《自由中國》和《光明周刊?戰時號外》副刊,“不為盈利,而為喚起民眾”。同年末,經西安八路軍辦事處介紹赴延安。1938年春,奔赴山西抗戰前線。臨汾失陷前輾轉到廣州。1939年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組織的作家戰地訪問團,奔赴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隨八路軍轉戰南北,寫下許多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斗爭生活的優秀作品,中篇小說《帕米爾高原的流脈》是他這一時期的代表作。1942年春,楊朔奉命回延安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他從冀西出發,7月方至延安,會已開過,遂到延安文藝界協會,繼續從事創作,后進中央黨校學習。先后發表《月黑夜》、《大旗》、《霜天》、《麥子黃時》等短篇小說。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年冬,到宣化龍煙鐵礦體驗生活,創作了反映礦工斗爭與生活的中篇小說《紅石山》。 1946年秋,楊朔以新華社隨軍記者身份隨晉察冀野戰軍轉戰于華北各地,參加清風店、石家莊和平津戰役,于戎馬倥傯中寫下大量通訊報道和短篇小說,創作了反映華北解放戰爭的中篇小說《北線》。建國初,楊朔調任中華全國總工會文藝部長,先后到東北和華南采訪,創作反映解放軍戰士、鐵路工人搶修鐵路事跡的中篇小說《北黑線》和《錦繡山河》。1950年12月,以《人民日報》特約記者身份奔赴抗美援朝戰場,寫出大量戰地報道,創作了反映抗美援朝生活的長篇小說《三千里江山》,榮獲朝鮮人民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頒發的二級國旗勛章。1954年調中國作家協會,先后任外國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主任,到大西北及東南沿海等地采訪,發表《西北旅途散記》、《石油城》等散文、通訊。1956年后,先后任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副秘書長、亞非團結委員會副主席、亞非人民理事會秘書處中國書記、亞非作家常設局聯絡委員、秘書長等職,當選為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在外事工作異常繁忙的情況下,創作大量反映亞非國家風貌和人民爭取獨立、自由、解放的優秀散文作品,結集為《亞洲日出》、《東風第一枝》、《生命泉》等。1959年楊朔于百忙中抽暇回故鄉訪問,應邀在蓬萊閣上為家鄉文化界人士作了講學報告。此后他又寫下了描寫家鄉勝景的《蓬萊仙境》、《海市》等散文,字里行間洋溢著他對故鄉山水、故鄉人民的眷戀、熱愛之情。“文化大革命”中,楊朔遭到殘酷折磨,于1968年8月3日含冤去世,終年58歲。楊朔一生創作成就巨大,其散文最為突出。他的散文,充滿革命激情,結構嚴謹,語言精練、含蓄,極富詩意,為建國后人們公認的第一流散文作品。197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楊朔散文選》,再版《三千里江山》;翌年出版《楊朔短篇小說集》。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123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