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喬冠華差點沒有葬身之地?

關鍵詞: 名人故事 來源: 作文大全網
,

喬冠華

早年有篇文章說外交部原部長喬冠華同志之所以安葬于蘇州,是因為與蘇州有些特殊淵源。文章是善意的揣測,但決非事實。2008年將是毛主席稱之為“喬老爺”的喬冠華誕辰95周年。本文作者吳?,原江蘇省政協秘書長,想把此事的來龍去脈說個明白,以告慰喬冠華在天之靈。

“鹽城不要蘇州要”

事情要追溯到1983年初。喬在告別人世前,習仲勛、陳丕顯等同志曾到病榻前慰問他并說明中央對他是清楚的。他是含笑而逝,并祈求魂歸江蘇鹽城建湖縣的故里東崔莊。

遵循喬的遺愿,他的夫人章含之奉骨灰冒嚴寒到了鹽城。此時鹽城地委向省委辦公廳請示。

鹽城地委領導問:章含之同志捧喬老部長的骨灰來到鹽城,請示如何接待?

省委辦公廳一負責同志答:“熱情接待,但規格不要過高。”

又問:“骨灰問題如何處理?”又答:“你們看著辦吧!

于是乎鹽城地委隨即召開常委會討論,開始是沉默冷場良久,后來一位副書記發言說,喬的問題恐怕搞不清楚。“四人幫”在臺上時,他當外交部長,現在回來安葬恐不大適宜。隨后沒有人表示什么意見,就以“暫不同意”定案(當時雖已進入1980年代,但人們還未從“文革”陰影中解脫出來,因此也不足為奇。)

章含之同志含著熱淚,冒著風雪回北京。

此時,江蘇吳縣(現蘇州市吳中區、相城區)縣委書記管正獲悉此事,心中大為不平。他義憤地說,喬部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部長,在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等折沖中有大功。即使有什么錯也不能死無葬身之地。他的故鄉不要,我看中國哪里都可葬這么一位功臣。鹽城不要我們要。太湖之濱,洞庭山上,他夫人愿葬什么地方就葬什么地方。

真是絕處逢生。章含之十分激動地接受管正邀請,到蘇州并選定洞庭東山避風向陽三南坡,為喬找到了安魂之處。因此,喬葬蘇州,非因其他“淵源”,實乃不得已而為之。

鹽城提出讓喬冠華“魂歸故里”

斗轉星移。歷史糾葛逐步清晰,人們的心態也在改變。鹽城二喬(另一喬為胡喬木)畢竟是著名的人文資產。鹽城市委、市政府在鹽城鬧市命名了“冠華大街”,建湖縣在東崔莊喬冠華故里興修紅色旅游紀念地,并提出“魂歸故里”安葬的要求,故鄉人民也歡迎“三爺”歸葬。

我因為在江蘇省政協做統戰工作,又與喬家鄉的一些同志和章含之同志熟悉。鹽城和建湖的負責同志找我“協調”此事。我專程到蘇州與市委、市府主要領導商議。他們十分熱情,找民政局等有關部門開會,并以蘇州市人民政府名義給我發了專函,表示當時由于特定情況喬墓落在蘇州,F在家鄉人民要求魂歸故里是合情合理的,應予以支持。但因喬墓在蘇已多年,國內外年年有人來瞻仰、掃墓,遷墳后可立一碑并保留部分遺物,署明某年月日至某年月日,哲理故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原部長喬冠華同志,曾安葬于此。我即將蘇州函件交給鹽城同志,算是完成了這次協調任務。后面的工作,就是故鄉黨政同志與喬的親屬商處了。

安魂塑像坐落上海福壽園

時間跨入了二十一世紀。上海福壽園搜集中國名人搞安魂雕塑群,從曹荻秋等政要到阮玲玉等名伶,均有雕塑,蔚為大觀。喬冠華也在被征集之列。經老雕塑家錢紹武先生大手筆,以喬在聯合國會上哈哈大笑這張獲普利策獎的攝影原作為基礎,塑了一座喬安祥地坐在藤椅上的全身像。

2003年喬九十誕辰,一批中外友人在福壽園參與塑像落成典禮。喬夫人章含之提了個要求:今天不要悲悲切切,大家看老喬笑得那么開心,我們也要開心地與他交談。

黃苗子和郁風夫婦年長,黃與喬同年。因此他第一個走到喬像前直呼喬的小名:“狗蛋,老朋友苗子和郁風來看你來了……”一下子把氣氛活躍了起來。接著資深外交家冀朝鑄也對喬說:“小冀來向你報到,往事是多么難忘呀!”中外來賓紛紛發言,苗子還揮毫“江南春雨”等,記此盛事。喬的女兒喬松都也參加了典禮。典禮成為一個陰陽無間的談心會,別有一番風味。在喬的雕像下,也安放著喬的部分骨灰。

一代文才和外交奇才,總算有了安魂處。中國人民是不會忘記這位“喬老爺”的。人們期盼著社會和諧,世界和諧。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131417.html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